薩羅尼加庭園


在很多男人心中


葉子媚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仙女


文如其人


麥克海頓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


生活的目的是平靜


這句話讓我想到黃凡這個人


小新在惡搞
小新他正在惡搞
小新在惡搞
小新他喜歡惡搞


每天都要
每天都要睡搞搞


小新在惡搞
小新他正在惡搞


第三集 鴻鴻

鴻鴻本名閻鴻亞,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他是台灣詩壇最重要的新生代創作者之一,近十年來也活躍於小劇場,他的電影作品《三橘之戀》、《人間喜劇》也讓他躋身新銳導演之列,多重的創作身分使他備受矚目。然而他最受稱道與期待的,還是在文學,尤其是現代詩上的成就。著有詩集《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黑暗中的音樂》,散文《可行走的房子可吃的船》,及小說、劇本、劇評等數種。

「我的願景就像柏格曼一樣,每年拍個電影,然後做個戲,中間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從容地去寫一些東西。但是,作任何創作都不會影響我寫詩,因為,詩常常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我招架不住的感覺,它只要是來了,我就得寫它,無論在任何地方,在多忙的狀況下,我都有可能寫詩。」



 鴻鴻訪談

蕭菊貞:談一下當初怎樣走入創作的領域?

鴻鴻:我跟很多文藝青少年一樣,從小喜歡看書。小時候有一個機緣就是我爺爺會教我們背「唐詩三百首」,所以小時比賽背詩,去上大號出來要背會一首《長恨歌》,所以背了很多很多唐詩。國中騎腳踏車上學,過程中一首《長恨歌》或一首《琵琶行》背完就到學校,所以文學的東西對我來講就很親近。我喜歡看課外書,把所有演義小說都看完了。但是從事創作尤其是寫詩,應該歸功於我國一時的國文老師孫老師,很熱情很有理想。我們在桃園國中,也是一個蠻封閉的學習環境,可是她剛從師大畢業,教學方式非常活潑,會讓我們課堂上問答,演廣播劇,暑期輔導時就會印很多現代詩給我們唸,隔壁班唸下學期的課文,可是他就讓我們開始唸胡適等人的現代詩,我整個完全被啟蒙。

蕭菊貞:你的創作態度一直給我遊戲的感覺,這樣子的態度是從哪裡來的?

鴻鴻:我覺得在一個比較壓抑的情況底下,容易用遊戲的方式去逃脫,對我來說整個學習成長經驗在學校裡面,其實都是蠻壓抑的,所以我會說你出一個論文的題目我把他寫成一首詩,或小說。譬如說我高中有一個老師出了一個無聊的題目,叫做「理想與行動」,很聯考式的,我就寫說有一個機器人叫「理想」,有一隻小狗叫「行動」,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故事,我就寫了一個小說,老師也拿我這小說沒辦法,因為我完全切題。這當然就是一種遊戲,我有一首詩叫《超然幻覺的總說明》,用一個考卷的方式來寫的,我在學校考試太無聊了,我就把考卷的形式轉化成一首詩,用選擇題、問答題呀、是非題這種方式,來寫一首詩,這是一種對當時環境的不滿,不知該怎麼逃脫,就逃到用一種遊戲性的詩的方式,那種表現領域去表現,去發洩。

蕭菊貞:之後成長成熟之後,之後寫的東西有一些成分,童心的東西都很強?

鴻鴻:我覺得有一些原因,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書,我的啟蒙初期是《木偶奇遇記》故事書,我就很嚮往跑出去玩的,經歷壞人,很貪玩變成驢子,這樣的一種經驗。我會覺得我從小就很喜歡去看書,都不出去玩,我都在想像的世界裡玩,像小朋友都在外面玩,我都在家裡面看書,看得很開心。你也可以說我是個沒有童年的小孩,我的童年就是浸淫在我的想像世界中。所以說,到長大以後,譬如說我很喜歡玩具啊,其實那些是我小時後我沒有玩過的,那長大以後我就拼命地玩。應該說好像我的童年從來就沒有開始,所以我希望童年可以無限地延長。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遊戲的來源。

蕭菊貞:寫詩對你來說是個什麼樣的事情?

鴻鴻:寫詩我覺得它比較像是一種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說常常會有一情緒,或者一種感覺無以名之,不知怎麼樣去描述怎麼樣去界定,這時候這個東西就會累積在我身體裡面幾天,有時候幾個禮拜,一直到我找到一種語調,或者某些意象,開始變成一個出口讓他出去,整首詩就突然完成,當然寫詩跟做其他創作很不一樣,有時候做電影或寫其他小說,都是有了一個完整的構想才下筆寫作,可是寫詩不是,其實寫詩蠻像是一個心理分析的過程,自我心理分析的過程,我開始寫第一句的時候其實不知道第二句是什麼,我寫完第一段的時候不知道第二段是什麼,不知道有沒有第二段,不知道它到底有幾段,而是在開始寫的時候我就跟的她一直走,但是有一個藝術上的敏感度讓我知道說,當我寫到第二段的時候我必須有一些東西去回應第一段,以及發展下面,這種自然的訓練本能會出現,基本上我比較像被它牽著鼻子走,走向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寫完之後才發現原來現在的我是這個樣子,對自己忽然有一個了解。

蕭菊貞:散文、詩、小說和劇場、電影,每個不同的形式對你而言,它們的樂趣在哪 ?

鴻鴻:散文比較真的是直接生活的感覺和觀察,像記錄片一樣就這樣把它寫下來。小說就有很多狂想,比如就像人變成一隻羊、一條魚或者一個人被綁架等等,這些東西用電影拍也很難,所以小說寫一寫就很容易輕鬆愉快完成,就是很多事情的投射。劇場呢 ? 其實我導的幾乎都是別人的劇本或是跟演員一起發展,其實我重視的是一個合作關係。就是說,我跟這些人在一起能撞擊出什麼東西出來,所以說是一個完成在生活中的冒險。電影反而我覺得比較接近小說跟詩,接近個人創作。電影事實上在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知到在幹嘛,只有我自己知道。等於那種觀察的角度事實上是很內在的、是很隱密的一種觀察事物的方式。所以,電影雖然說是一個比劇場更複雜、更集體的工業。可是我會覺得事實上,它創作的本質是很內在的。我也寫一些評論,一些電影跟劇場的評論。基本上,都是基於對很多事有意見,對政治有意見、對生活有意見、對很多作品有意見,然後,我又看到沒有什麼人寫的一些方向的時候,我會試圖來寫。劇場就是,比如說我就是很早開始關心跟寫很多小劇場演出的劇評,那在寫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就想,我就可以慢慢不寫把力氣花在別的地方。但是,我並不覺得評論是屬於我創作的一部分,真正的創作是比較偏於我幻想的部分,像詩、散文、小說這些是真正比較屬於個人創作的部分。

蕭菊貞:你不是經常去一些地方嗎?那詩的孕釀與形成就是不斷地旅行不斷地游走?

鴻鴻:其實我覺得一個藝術作品,尤其是詩,它就是不斷地在改變觀點。我們平常習慣以一個觀點去看一個東西、一個事情,詩就是會讓我們改觀點改變角度去看東西。這種改變,實際上,它有時候也是跟源於實際生活的改變。比如說,我出去旅行,到了一個我不認識的一個地方,然後,我整個人的身體感官會突然整個新鮮起來。所以,我就會對很多東西開始敏感。比如說,我去耶路撒冷五天,我每一天寫一首詩,寫了五首,我自己都喜歡的不得了,它讓我整個人都活起來。但是,另外一種狀態就是說,當我在國外的時候我會的開始回想起我在台灣的很多生活經驗,然後我會在國外開寫作台灣的生活經驗。比如說,現在要開始拍的《人間喜劇》的電影劇本,它雖然在講台北可是它整個是我在法國寫的。我在法國住了一年的時候,整個台北經驗慢慢回來慢慢沉澱,然後,我覺得我終於可以開始寫這個東西。那也是由於一個距離,由於我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然後,我開始可以用一個陌生的不同的角度,開始看我自己以往的生活。我覺得文學、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個不斷讓自己切換角度來看事情。也許,這也可以回答妳剛才的問題,也就是說,我為什麼會在那麼多不同藝術領域裡面來從事創作。因為我想,我喜歡不停地換角度。若我在一個地方待太久,我會瘋掉。我會希望用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視野,然後,從事新的創作。

蕭菊貞:說一下你的願景....

鴻鴻:我的願景就跟柏格曼一樣啊,每年拍一部電影然後做個戲,多過癮啊!然後中間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從容地去寫一些東西。我覺得,我做任何的創作都不會影響我寫詩。因為,詩就會是一個突如其來我招架不住的,它只要是來了,我就要寫它。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多忙的狀況下,我都有可能寫詩。所以詩的創作,我一點都不擔心。然後,劇場跟電影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跟人家合作的行業,那我很希望可以在這上面可以持續的長遠的創作。


紅紅的太陽下山啦咿呀嘿呀嘿
成群的羊兒回家啦咿呀嘿呀嘿
小小羊兒跟著媽
有白有黑也有花
你們可曾吃飽啊
天色已暗啦
星星也亮啦
小小羊兒跟著媽
不要怕
不要怕
我把燈火點著啦


陳柏達
2008/1/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