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調查:您願意跟柏拉圖,還是孔子,或者佛陀,生於同一個時代?2017年11月24日下午3時各界反應


 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命題。他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在這個時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成為世界各大文明的標誌。比方說,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則有孔子、老子等等。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所以雅斯貝爾斯把這個時代稱為「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的思想家許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比較麻煩,全世界有60種說法。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結論,他應該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5年,活了80歲。這樣,釋迦牟尼(約前565-前485)就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則與墨子(約前468-前376)同時,柏拉圖(前427-前347)可能與老子(不詳)同時,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則與孟子(約前372-前289)、莊子(約前369-前286)同時。

   這樣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為什麼會集中出現在歷史的同一時期(公元前6-3世紀)、地球的同一緯度(北緯30度上下),這是一個謎。更有意思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遠隔千山萬水,但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卻有很多相通之處,那就是對人與人類社會的「理性態度」和「終極關懷」。他們不約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樣才能幸福;社會,究竟怎樣才能和諧。正是這些思考,影響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達數千年之久 。


 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東西方的百家爭鳴時代及其成因

 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徐松巖

 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東西方的百家爭鳴時代及其成因

 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徐松巖


◆人類古代文明的三大中心
 公元前8至3世紀,世界文明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學術思想異常活躍、文化成就異彩紛呈的時代。為什麼人類在不同地域,幾乎同時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如何來認識這一歷史現象?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就此展開熱烈的討論。其中尤以德國學者K. 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提出的「軸心時代」理論影響最大。他認為:世界各個區域的文明經過早期發展之後,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國、印度、希臘。這三個地區分別發生了非同尋常的文化事件,出現了非凡的文化人物。在中國,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諸位思想家、哲學家相繼出現;在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奧義書》等問世,佛教、耆那教等開始創立;在波斯,相傳瑣羅亞斯德創立祆教(拜火教);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等地,猶太教先知四處遊走,傳經佈道;在小亞細亞和希臘,更是賢哲輩出,先有荷馬、赫西俄德,後有所謂以泰勒斯為首的「希臘七賢」,繼而出現了巴門尼德、希羅多德、赫拉克利特、修昔底德、蘇格拉底、德謨克里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等等。這是當時世界上文化最發達的三個中心,人類都非常相似地開始意識到自身作為整體的存在,也意識到自身的局限。人類至今依然存在的世界幾大文化模式幾乎同時得以確立。
◆以希臘文明為例
 從此,「人類一直靠軸心時期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燃火焰」。古希臘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政教分離的思想是現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希臘人創造的民主共和制是近代世界普遍認同的政治體制的原型。希臘人的文學藝術作品至今仍是現代西方文藝界學習的範本和創作的源泉之一。西方的哲學、歷史學、經濟學、修辭學、文獻學、倫理學、政治學、法學、數學、物理學、醫學、地理學、生物學等知識學科,無一不是希臘人奠定的基礎。他們確立的一些原則,如史學擯棄情感、求真求實的原則,希波克拉底的醫德誓言等,仍然是當代從業者遵守的學科紀律。我們甚至可以說,現代西方人直面人生、熱愛生活的開朗性格和努力工作、盡情娛樂的風氣也始自古希臘。希臘人可以說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玩家。他們設計、發明了許多遊戲和娛樂項目,舉世聞名的古代奧林匹克競技會,有摔跤、拳擊、賽馬、賽車、火炬接力、田徑、健美,還有「五項全能」等比賽,堪稱創舉。舞台悲喜劇以及上演戲劇的劇場也為希臘人所獨創,即使那些形形色色的希臘神?o,也大都富有生氣,像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所以希臘人沒有令人麻木不仁的宗教崇拜,他們比古代許多民族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思想,同樣異彩紛呈;印度的佛陀時代所表達的人類悲憫情懷,佛教在亞洲的傳播等,也蔚為大觀。限於篇幅,不再舉例。
◆百家爭鳴的三大成因
 人類文明何以在這一時期同時在不同區域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呢?
 這並非偶然。這首先得益於人類生產力的明顯進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離,相當一部分人可以專門從事腦力勞動。鐵器的普遍使用是「軸心時代」生產力發展的突出標誌。同時,經濟的發展和鐵製兵器的使用,也擴大了古代戰爭的規模,拓展了人類活動的區域和範圍,進而開闊了人類瞭解、觀察、認識客觀世界的視野,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這種認識既包括對人類自身的認識(認識到人與自然界的區別以及對人的本性的認識),也包括對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類社會)。東西方思想家們在這一時期把人類零散朦朧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也是更高的階段。
 其次得益於人類自身關係的解放。早期國家的建立和發展過程,實際上是對原始社會血緣部落關係不斷揚棄和否定的過程。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早期國家的組織結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氏族部落制度的殘餘。如古代印度有王國和共和國兩種形式。王國稱為Janapada,Jana意為部落,而pada意為「腳」,二字合起來意即「部落立足之地」;共和國稱為Gana或Samgha,前者意為部落,後者意為共同體,顯然這都證明血緣關係在早期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希臘的城邦同樣由部落發展而來,如雅典有4個部落,12個胞族,360個氏族;而斯巴達等多利亞人的國家多由3個部落組成。直到古典時代晚期,雅典的胞族依然在司法方面發揮著一定作用。在古代中國,從商代直到春秋時期,宗族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要性,在甲骨文、金文及傳統文獻中都有資料可以為證。氏族部落等血緣組織,曾經使人得到某種保護或依靠,同時它又是對人的一種束縛。隨著血緣關係的削弱和解體,人們一方面驚訝地發現自己正在失去過去曾有的天然依託,同時也欣喜地發現自己開始擺脫從前的桎梏,得到過去難以得到的自由。於是,一個人存在的價值,開始可以而且必須由自己來決定。這無疑大大激發了人們潛在的創造力和思考力。
 其三則得益社會矛盾與鬥爭現實所激發的人類潛能的發揮。在世界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所在地,都曾經出現過邦國林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印度,摩揭陀、喬薩羅等邦長期爭奪霸權;在希臘,斯巴達、雅典等邦在陸上、海上爭奪霸權的鬥爭此起彼伏,時斷時續;在中國,春秋五霸爭雄,戰國七雄兼併;與此同時,諸邦內部各種社會集團之間矛盾錯綜複雜,爭權奪利鬥爭時隱時現。很多鬥爭結局不明,鹿死誰手尚難預料,各國統治者和各種社會集團都力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藉助一切可為己用的因素去謀求勝利。在希臘,學者們普遍都有講學自由,在印度和中國,思想家帶領弟子周遊列國,而統治者通常不拒絕遊說之士。這是引發人的潛力的外在環境;另一方面,尖銳複雜的鬥爭引起社會動盪,那些曾經為人們所信守的、純樸可愛的傳統,似乎越來越變得荒謬和腐朽,從傳統中破土而出的新事物,卻又往往顯得貪婪、卑鄙而無情。歷史究竟是進步了,抑或倒退了?社會變動時期那些巨大而深刻的矛盾,打破了先前的精神穩定平衡狀態,不能不引起睿智的人們加以思考。這是引發人的潛力的內在條件。
 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的極端複雜性,各個地區的歷史條件千差萬別,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文化價值觀念又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是神的人化,在東方,則是人的神化。中西方文化都在經過「軸心時代」有了一個大的轉型:西方由此導致了文化的更進一步神學化,進入了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時代;而中國則由此導致了文化的世俗姿態,「獨尊儒學」的傳統基本上是世俗化的。
◆新的世界文明「軸心時代」
 在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的發展正是對兩千年前的「軸心時代」的一次新的飛躍,一個新的「軸心時代」即將出現。世界各民族、各國家在其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會要求發展其自身的文化,經濟全球化必將為文化多元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世界文化的發展很可能形成或者已經有所萌芽地形成了若干個重要的文化區,如歐美文化區、東亞文化區、南亞文化區以及西亞北非文化區等。新的「軸心時代」世界文化發展的狀況將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在相互影響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跨文化和跨學科的文化研究將會成為21世紀文化發展的動力,同時,古典時期少數偉大思想家主導的百家爭鳴現象,也將變化為眾多的思想群體導演或表演的交響與合奏。


希臘代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中國代表: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


印度代表:佛陀、阿難、迦葉


請問您若與這三組人馬生於同一時代,並有幸能跟這三組人馬中的老師,大哲,先賢一同生活,互相學習切磋,一同遊山玩水,您願意跟哪組人馬一同生於同一個時代,但是只能從中選擇一組,您願意跟哪一組人馬?並且簡單說明原因,若是詳細說明更好,謝謝!


Yu-Jin Chen


如果不考慮醫療 公共衛生等生活環境問題
讓我想想
請不要留言斬釘截鐵我一定是選柏拉圖XDDD


陳宥彤


我得想想


Bobby Chu


很突兀


劉芸蓉


希臘團吧...論思考人性的自由程度,比較單純化一些,中國代表政治導向過於濃郁,印度又太過宗教導向。


Wai-lim Yip 


都是大文章無從回答,也許你可以看看我的北大出的《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該書已絕版)或英文的Diffusion of Distancea: Dialogu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黃鵬亮


以孔老同時。最主要語言文字相通。


李文雄


這個立論,覺得怪怪的。
在?的時期,應該也可以找到其他幾組影響世昇的哲人組合吧?
比如馬克斯,世界各國跟他同時期對世界有重大影響的哲人,應該也很多吧?


李文雄


「對人與人類社會的理性態度和終極關懷」,這不時所有期,所有地區,所有哲人,都關心的嗎?
何止所謂的「軸心時代」?


黃鵬亮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智慧之路》論「軸心時代」
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約在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間,人類精神的基礎,同時獨立地奠定於中國、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臘。今天,人類仍然依托於這些基礎。
這是軸心時代一詞的出處。我想許赫兄的意指那時候同一時期,不同的地點(那時地域的觀念跟現代科技的發達是不能比較的),哲人可期多也。
反觀如今的大潮流,思考問題,特別是哲學問題,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力。多可悲啊


李文雄


現在就下定論,太早了。焉知千百年後,對於21世紀初的哲人,不會有不一樣的評價?


李文雄


別太早下定論,孔聖人在春秋時代,也只是一個找不到頭路的喪家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魯蛇。


黃鵬亮


是的,孔老二在那時的確如喪家犬,好像也沒有如現代人所說的成功。也許如你在言,千百年後對21世紀初的哲人有所記,不然的話,我們是活在一個思想蒼白的世紀了。


許赫


我選希臘。其實是因為打RPG遊戲


平路


佛陀那組


愛亞


我滿意現在的時代


陳綺貞


以上皆非,我很幸運跟你們生在同一個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