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墓碑被砸背後
作者:yeduwuren
文章來源:作者惠稿
瀏覽:564 次
曾有朋友問我:象文革這樣的劫難,能發生在另一個國度嗎?我想了想,認為不可能。滑頭的解釋是;能發生的早發生了,沒發生的就不可能發生。若要實在的說,發生這種國家和民族的深度自殘、愚蠢荒唐到不可言喻的曠世瘋狂,再偉大的人點起火也不會燒得這麼凶,這麼持久。實在是遍地乾柴——這項準備工作,往少裡說,也有十年。一路數來,反右,大躍進,階級鬥爭,社教,小四清,大四清,都是在準備乾柴。直到烽煙四起,鬧劇收場。現在看,僅管絕大多數過來人覺得不堪回首,可也有些人似覺遺憾。人跟人不同。二十年「革命」思想的薰陶,對於某些人留下了一份濃郁而浮躁 的革命情結,已然融化在血液中,卻再難落實到行動上。畢竟世道變了。可二十年歲月培育的一種情結,或曰思想,僅管已不合時宜,但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卻很難一時消亡,它隨時在尋找機會展露自己。它甚至可以轉化成一種遺傳基因,謬種流傳,延綿不絕。
約在兩年前,《華西都市報》刊文評說了十二名日本人捐資在安徽歙縣為海盜王直修建墓碑一事。隨後有多家報紙予以報道和評論。一位趙某在《現代金報》發表短文《「漢奸碑」是如何樹起來的》,引用《倭變事略》對王直的評價:「王直始以射利之心,違明禁而下海,繼忘中華之義,入番國以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動,東南繹騷。上有干乎國策,下遺毒於生靈。惡貫滔天,神人共怒。」剔除字面的熱鬧,這段話有三點意思:王直違禁下海干乎國策;到番國是忘中華之義,去即為奸;王直勾引倭寇,攻劫沿海。《倭變事略》是明人的 著作,作者站在朝廷的立場,贊成朝廷的海禁,並奉為國策。我想這位趙某其實不知道海禁是咋回事,所以對古人的說話隨聲附和。海禁是明王朝為「江山永固」所採取的一項極其愚蠢的措施,狹隘,保守,無知,閉關鎖國,自我捆綁。它使中國由五百年前世界貿易中心的強勢地位一落千丈,直至國衰民窮,被動挨打。王直的武裝走私,正是與海禁針鋒相對。王直去番國,即日本,是經商,不是當奸細,它以誠待客,以信接物,以義取利的「東方商人」的精神風貌,被日本商界視為典範。王直的「比年攻劫」,是王直本想歸順朝廷,且以靖海、剿匪有功,叩關獻捷,請求鬆動海禁,卻反遭朝廷偷襲和圍攻,突圍後亡命日本,兩年後重返浙洋,在沿海商民支持下攻城略地,懲治官吏。王直對早期中日民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後來走上武裝經商的道路,完全是明王朝海禁政策逼迫的結果。所謂「勾倭」,乃是流亡海上的少數日本人為王直效力賣命,這與後來的漢奸俯首聽命於日本侵略者截然不同。海外貿易是中華古國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王直代表著推動文明進程的積極力量。
在海盜歷史研究中,因為王直的經歷比較複雜,我們至今還難看到對王直的最後定論。涉及到「勾倭」二字,或許王直研究便成了「雷區」,經歷過二十年政治運動的專家學者們,或許心有餘悸。總之,省點心好。世道雖然變了,但「趙某」還會常有。這位趙某設問:為什麼在「漢奸碑」建成後長達四年當地政府竟然沒有作出絲毫反應?趙某自己作答:要麼是當地政府對王直此人瞭解不足,不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麼就是明知道王直是什麼樣的人,卻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我想,最瞭解一個人,實在沒過於家鄉人,其中緣由,不言自明。王直家鄉的當地政府之所以「不聞不問」,作冷處理,不就是因為「趙某」常有嗎?你看,即便如此,「趙某」一類人還是跳出來了。以我看,趙某若不是「對王直此人瞭解不足」,那就是想撈點什麼。從趙某的文章中,我能聞到一股久違的曾經熟悉的氣味。不能將這種人朝太壞方面想,或許他並不想撈點什麼,因為世道畢竟變了,此舉收益不大。但他不想瞭解事物的整個面貌,那樣太累。最簡單最容易最保險最快意也最有利的方式,就是輕鬆一跳跳到「愛國」的立場上來一番聲討。過去的歲月裡,多少事兒真爽!你和洋人說過話,那你就是裡通外國。你有個遠親在台灣,那你九成是潛伏大陸的美蔣特務。這種信口雌黃,甚至致人於死地的言行會犯錯誤嗎?從來不會,任何狹隘、淺薄和無知、甚至殘忍和犯罪在這裡都可以得到寬容,「愛國」嘛。我們曾在思想的荒原上走出多遠,走了多久!
此類文章見報不久,果然有來自浙江的兩位青年教師拍案而起,抄上傢伙雄赳赳氣昂昂趕往歙縣,把王直墓碑給砸了。這件事經《新民晚報》一位記者報道後,我即寫了一篇文字寄往該報,對王直其人其事加以若干澄清,並希望刊登此文。不久我的信轉給那位記者,由他覆信我,含糊其詞,也只說專家學者們對王直未作最後定論。他的含糊,倒讓我清楚得通透了。不再指望在媒體上展開論爭。
日本是一個思想色彩極為複雜的民族,智慧、勤勞、堅韌,富有進取精神,但對於別的民族,卻極度偏狹、自私和殘忍。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犯下滔天罪行,使我們刻骨銘心,世代不忘。時至今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民族,心理上還存在厭惡甚至仇恨。但從歷史上看,早期中日民民間確實有過經濟往來。王直作為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給中國人爭了氣,讓日本人佩服。對王直的不公,會讓有識之士門抱憾,日本人笑話。對歷史人物的研究和評價,偷不得半點懶,一棍子打死某人,不是今天應有的學術態度和研究風格
同在浙江,不知那兩位砸碑的青年教師近況如何?兩年了,不知他們靜下心來,是否會自我重新評價一番?我有點擔心,因為他們不僅是青年,還是教師,他們的思維定式將會影響更多的比他們還要年輕的中國人,正如他們雖未親歷那個並非遙遠的時期,卻承襲了那個時期一些富有特色的東西。他們其實落伍了。他們應該靜下心來 作為補課,讀一點中國近代史、中國海盜史,聽一聽上了年歲的人講講從反右到文革時期的故事。
- Nov 22 Thu 2007 18:15
王直墓碑被砸背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