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代中國幹部監督體制改革的思考
作者:霍憲森
文章來源:作者賜稿
瀏覽:599 次
關於建立新型幹部監督體制的重要意義
這裡所說的幹部監督,是指在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管理系統中對作為各個不同層級公共權力主體的各級公務員和黨政領導幹部人員所掌握公共權力的運行過程實施管理的權力制約和權力監督。由於權力制約和權力監督方式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管理系統內部對公共權力運行過程實施科學管理、防止權力腐敗變質的一種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所以,認真研究探討如何在國家和社會管理系統內部盡快建立起一種既能充分借鑒吸收資本主義創造的屬於人類共有的政治文明建設的有益成果,同時又能真正符合當代中國現實國情和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幹部監督體制和公共權力制約形式,對於我們在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內部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幹部監督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確保切實搞好新形勢下的幹部監督和幹部管理工作,對於有效防止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公共權力的腐敗變質,對於進一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對於確保順利實現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提出的各項奮鬥目標,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當前中國幹部監督體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關於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錯位問題。這裡所說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錯位,是指當前在對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的選擇上不夠科學。根據人類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的實踐經驗和一般規律,我們知道,作為一種科學的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必須是和幹部產生形式和產生方式之間,二者密切相連,相互統一的。即實行什麼樣的幹部產生形式和產生方式,就應該是要相應採取與之相同的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我們知道,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政體下,其所實行的幹部產生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封建政體和集權政體下,在幹部產生方式上,一般是對其所屬範圍內的所有幹部都全部採取和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的方式,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的權力授受和委託代理方式產生;在現代民主政體下,在幹部產生方式上,一般都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幹部大體劃分為兩種不同層次的基本類型。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採取和實行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即通過由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的以多數票決為主要特徵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的權力授受和委託代理方式產生。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除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之外的其它所有中下層幹部都全部採取和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的權力授受和委託代理方式產生。所以,與上述不同社會和不同政體下幹部產生的不同方式相適應,在不同政體和不同幹部產生方式下,對幹部所實際採取的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也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即在集權政體和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下,在幹部監督方式上,一般是應該將其所屬範圍內的所有幹部都全部作為同一種類型幹部監督對象並採取同一種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同一種集中監督和集中管理;在現代民主政體和實行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下,在幹部監督方式上,一般是應該將其所屬範圍內的幹部大體劃分為兩種不同層次類型幹部監督對象並相應採取兩種不同層次類型的幹部監督方式對其進行不同層次類型的監督和管理。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作為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除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人員之外的其它所有種下層幹部人員都全部作為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和集中管理。但是,從目前來看,雖然隨著我國由集權政體向民主政體的逐步轉變,在對各級幹部的產生方式上,已經開始嚴格按照民主政體的內在要求,將其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作為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選舉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民主選舉方式對其進行了民主選舉。但在對各級幹部的監督方式上,卻至今沒有同時將其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已經或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作為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而至今對那些當前應該作為由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監督的各級最高層幹部監督對象,還仍然是繼續採取和實行那種已經與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要求不相適應了的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和集中管理。正是由於上述這種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上的嚴重滯後和錯誤,所以才導致使當代中國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嚴重錯了位。
2、關於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缺位問題。這裡所說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設置缺位問題,是指我國現行政治體制的一個重大缺陷,同時也是我國各級現行幹部監督體制的一個嚴重弊端,就是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一直是並且至今仍然是缺少配置那樣一個類似於西方國家議會機關的真正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相對獨立的統一的並用來專門承擔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進行民主監督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根據人類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的歷史經驗和一般規律,我們知道,與不同社會和不同政體下幹部產生的不同方式相適應,在不同政體和不同幹部產生方式下,對幹部監督所採取的實際形式和方式也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即在集權政體和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下,在幹部監督方式上,一般是應該將其所屬範圍內的所有幹部都全部作為同一種類型幹部監督對象並採取同一種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同一種集中監督;在現代民主政體和實行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下,在幹部監督方式上,一般是應該將其所屬範圍內的幹部大體劃分為兩種不同層次類型幹部監督對象並相應採取兩種不同層次類型的幹部監督方式對其進行不同層次類型的監督。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作為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一種是將其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除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人員之外的其它所有中下層幹部人員都全部作為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同時,在民主政體下,任何一個科學有效的民主監督體制,都必須由軟性民主主體從縱向上實施自下而上以權利制約權力的軟性民主監督和硬性民主主體即作為某個同級常設最高層公共權力機構的民主主體從橫向上實施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力制衡權力的硬性民主監督兩個部分有機結合所組成。其中軟性民主監督是確保實現民主監督的基礎,硬性民主監督是確保實現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的根本保證。只有使它們二者實現有機結合,才能確保實現民主監督的科學性完整性及其監督的有序性和實效性。而那種用來作為硬性民主監督主體或載體的幹部常設最高層民主監督權力機構,對確保實現民主監督實效性和推進民主建設又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如果說西方近代史上英國政治思想家洛克所創立的關於由立法和行政兩權分立的理論,以及法國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鳩所創立的關於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理論,對推進西方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和人類社會政治文明建設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的話,那麼,就應主要歸功於他們關於在國家和社會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創造性地設計和構置出了一個以立法(監督)權和立法(監督)機關為主體的常設硬性最高層民主監督權和常設硬性最高層民主監督權力機構。正因如此,才使他們通過其所創立的關於立法行政兩權分立和關於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幹部監督理論和民主監督理論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幹部監督和民主政治生活中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對促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幹部監督體制建設和民主憲政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我認為,我們要在當代中國盡快建立起一種新型社會主義幹部監督體制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憲政社會建設,其根本和關鍵的問題,也仍然是面臨一個如何才能切實按照現代科學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關於不同權力主體之間職能分工與合作的一般要求,在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內部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領導體制中,專門增設和配置一個由人民(主要是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或黨的代表大會)直接選舉產生,並由其來真正直接代表和體現民意的,相對獨立的統一的,同時使其實際居於與其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之間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使其與它們之間形成一種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力制衡權力的那樣一種對監督和制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的公共權力真正有效和管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的問題。只有真正建立起這樣一個各級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機構和民主監督制度,才能從組織制度上確保使當代中國真正走上一個通過一種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力制衡權力的有效的幹部民主監督制約機制和科學的公共權力結構形式的途經,來穩步推進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幹部監督體制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憲政建設的新路子。
3、關於幹部監督職責分工亂位問題。這裡所說幹部監督職責分工亂位問題,是指當前由於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至今一直是缺少配置那樣一個類似於西方國家議會機關的真正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相對獨立的統一的並用來專門承擔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進行民主監督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因而導致使我國各級現有的包括各級黨的紀檢委、組織部、人大常委會、行政監察局、人事局等眾多具有幹部監督職能的集中監督機構之間,在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並應該通過民主監督方式實行民主監督的其中包括所謂各級 黨政「一把手」在內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的幹部監督職責分工上,出現了嚴重混亂、錯亂和不到位。並由此導致使社會各界都在強烈呼籲誰來監督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中那些所謂各級黨政「一把手」的公共權力濫用和黨政幹部腐敗變質問題。
三、怎樣改進和完善當代中國幹部監督體制和監督制度
1、在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上要正位。這裡所說在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上要正位,是指當前在對當代中國幹部監督方式和監督形式的改革上,必須隨著我國由集權政體向民主政體的逐步轉變,隨著對各級幹部產生方式的逐步完善,嚴格按照民主政體的內在要求,在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上,將各自所屬範圍內的幹部都大體劃分為兩種不同層次類型幹部監督對象並相應採取兩種不同層次類型的幹部監督方式對其進行不同層次類型的幹部監督和幹部管理。一是要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人民群眾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因而同時也應該通過民主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即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都必須將其切實作為民主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方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二是要對那些各自所屬範圍內的應該由領導及干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除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人員之外的其它所有中下層幹部人員,還必須仍然將其繼續作為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監督的對象,並相應採取那種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監督,即通過由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的集中制權和集中監督方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有效解決我國各級現行幹部監督體制和監督形式轉軌變型上所存在著的嚴重滯後和錯誤問題,從而確保使當代中國幹部監督形式和監督方式能夠真正正了位。
2、在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配置上要到位。這裡所說在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配置上要到位,是指要嚴格按照現代科學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關於不同權力主體之間職能分工與合作的一般要求,通過首先在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領導體制中,專門增設和配置一個由人民(主要是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或黨的代表大會)直接選舉產生,並由其來真正直接代表和體現民意的,相對獨立的統一的,專門對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行使其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民主制權和民主監督,從而確保使他們各自都能切實做到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辦事,進而確保使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中包括所謂各級 黨政「一把手」在內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所行使的公共權力都能夠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的,那樣一個對監督和制約各級國家和社會常設最高層公共權力主體真正有效和管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進而確保從根本上真正有效解決社會各界都在強烈呼籲誰來監督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中那些所謂各級最高層黨政「一把手」領導幹部濫用公共權力,並由此導致幹部腐敗和權力變質的現實社會問題。
至於怎樣增設和配置那樣一個各級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我認為,從當代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可以考慮初步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思路和三種不同類型的具體實現形式,供我國各級黨政領導同志和專門從事黨建理論及幹部監督體制改革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探討。一是在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的配置上,從現行黨的領導體制狀況和便於實現黨內權力結構形式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對現有機構適當改組途徑,探索配置一個由各級紀檢委機構直接充當的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二是在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的配置上,從我們國家現行政治體制的基本狀況和便於實現國家政權系統內部權力結構形式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對現有機構適當改組途徑,探索配置起一個由各級人大常委會及其黨組機構直接充當的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三是在我國農村行政村一級和公有制企業事業基層單位內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的配置上,從我們國家現行政治體制的基本狀況和便於實現我國公有制基層單位內部權力結構形式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專門增設和配置途徑,探索配置起一個由村務(校務或企務)監督委員會機構直接充當的基層單位內部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以上三種思路和三種不同的具體實現形式,各具特色,分別適用於不同領域,通過它們三者的有機結合與統一,從而構成當代中國特色的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形式的一個基本框架結構。
3、在幹部監督職責分工上要定位。這裡所說在幹部監督職責分工上要定位,是指在對我們黨和國家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現有包括各級黨的紀檢委、組織部、人大常委會、行政監察局、人事局等具有幹部監督職能的眾多幹部監督機構進行適當改組,並通過改組在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專門增設和配置那樣一個類似於西方國家議會機關的真正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相對獨立的統一的並用來專門承擔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進行民主監督的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在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現有包括各級黨的紀檢委、組織部、人大常委會、行政監察局、人事局等具有幹部監督職能的眾多幹部監督機構之間再進行明確的幹部監督職責的分工和具體的幹部監督職權的劃分和確定,從而確保較好的解決我國各級在對各自所屬範圍內的的幹部特別是那些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並應該通過民主監督方式實行民主監督的其中包括所謂各級黨政「一把手」幹部在內的處於各個不同層級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的監督職責分工上,所出現的嚴重混亂和錯亂問題,同時確保使各級各類幹部監督機構在各自幹部監督職權劃分上都能夠真正科學定了位,從而在各自幹部監督職責的分工上也都能夠真正具體到了位。
至於怎樣在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現有包括各級黨的紀檢委、組織部、人大常委會、行政監察局、人事局等具有幹部監督職能的眾多幹部監督機構之間進行科學的幹部監督職責分工和具體的幹部監督職權的劃分確定,我認為,從當代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可以考慮初步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思路和三種不同類型的具體實現形式。
一是在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幹部監督職權劃分和監督職責的科學分工上,從現行黨的領導體制狀況和便於實現黨內幹部監督體制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對現有機構適當改組途徑,探索由各級黨的紀檢委機構作為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專門承擔對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中包括同級黨委書記在內的同級黨組織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行使其黨內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民主監督,即由其通過直接代表黨員群眾採取具有自下而上監督性質的同級監督形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的黨內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同時,設想探索由各級黨的組織部門作為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集中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要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專門承擔對作為除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同級黨組織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之外的其他應該通過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同級黨組織內部的那些所有中下層幹部行使其黨內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集中監督,即由其通過直接代表同級或上一級領導機關採取具有自上而下監督性質的同級監督形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的黨內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
二是在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幹部監督職權劃分和監督職責的科學分工上,從我們國家現行政治體制的基本狀況和便於實現國家政權系統內部幹部監督體制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對現有機構適當改組途徑,探索由各級人大常委會及其黨組機構作為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專門承擔對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中包括同級黨委書記和同級政府首腦或行政首長在內的同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常設最高層黨政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行使其國家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民主監督,即由其通過直接代表人民群眾採取具有自下而上監督性質的同級監督形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的國家和社會系統內部的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同時,設想探索由各級行政監察部門和人事部門作為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集中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專門承擔對作為除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同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之外的其他應該通過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同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那些所有中下層幹部行使其國家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集中監督,即由其通過直接代表同級或上一級領導機關採取具有自上而下監督性質的同級監督形式對其進行集中監督的國家和社會系統內部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
三是在我國農村行政村一級和公有制企業事業基層單位內部幹部監督職權劃分和監督職責的科學分工上,從我們國家現行政治體制的基本狀況和便於實現我國公有制基層單位內部幹部監督體制的轉軌變型和平穩過渡出發,可以設想通過專門增設和配置途徑,探索由基層村務(校務或企務)監督委員會作為我國基層單位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專門承擔對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由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的其中包括同級黨委(村黨支部)書記和同級行政首長(村長)在內的同級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行使其基層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民主監督,即由其通過直接代表人民群眾採取具有自下而上監督性質的同級監督形式對其進行民主監督的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同時,由主要包括基層單位黨委(村黨支部)和同級行政組織(村委會)在內的基層單位內部常設最高層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直接作為基層單位內部的一個幹部常設集中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並通過法定形式授權,由其直接承擔對作為各自所屬範圍內的那些應該通過本單位領導機關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的本單位內部的所有中下層幹部行使其基層公共權力的整個過程進行集中監督的基層單位內部的幹部監督職權和監督職責。以上三種不同的具體實現形式,各具特色,分別適用於不同領域,通過它們三者的有機結合與統一,從而構成當代中國特色幹部監督職權和職責的科學分工形式的一個基本框架結構體系。
4、要在三個常設民主監督機構的民主選舉上真正下功夫。
根據人類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的實踐經驗和一般規律,我們知道,判斷某個特定公共權力監督主體或機構,是實際具有集中監督性質,即由其直接作為或代表領導機關實行具有自上而下監督性質的集中監督主體或機構,還是實際具有民主監督性質,即由其直接作為或代表人民群眾實行具有自下而上監督性質的民主監督主體或機構的根本標準和唯一標準,關鍵是看那個特定公共權力監督主體或機構組成人員的實際授權形式和具體產生方式。也就是說,對任何一個特定公共權力監督主體或機構來說,凡是通過由同級或上一級領導機關實行集中授權和集中選拔任命方式產生組成人員所形成的公共權力監督主體或監督機構,就必然是一個實際具有集中監督性質,即具有直接作為或代表領導機關實行自上而下監督性質的集中監督主體或監督機構。而凡是通過由某個特定範圍內的人民群眾實行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方式產生組成人員所形成的公共權力監督主體或監督機構,就必然是一個實際具有民主監督性質,即具有直接作為或代表某個特定範圍內的人民群眾實行自下而上監督性質的民主監督主體或監督機構。因此,我們要在當代中國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幹部監督體系中通過增設或改組途徑,專門配置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機構,從而確保在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內部建立起一種能夠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科學的新型黨政幹部監督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其核心和關鍵問題,就是必須要確保切實搞好對三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權力機構的法定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這三個機構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包括:一是在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的幹部監督體制改革中,必須要確保切實搞好對作為各級黨組織系統內部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的各級紀檢委機構組成人員的法定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二是在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的幹部監督體制改革中,必須要確保切實搞好對作為各級國家政權系統內部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的各級人大常委會及其黨組機構組成人員的法定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三是在我國農村行政村一級和公有制企業事業基層單位內部的幹部監督體制改革中,必須要確保切實搞好對作為基層單位內部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或機構的村務(校務或企務)監督委員會機構組成人員的法定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只有真正確保切實搞好了上述三個常設民主監督機構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才能確保我們在當代中國各級公共權力結構體系和黨政幹部監督體系中通過增設或改組途徑,專門配置一個幹部常設民主監督公共權力主體和民主監督機構,才能確保在國家和社會內部建立起一種能夠與當代中國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科學的新型黨政幹部監督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才能確保有效解決我國各級現行幹部監督體制和監督形式轉軌變型上所存在著的嚴重滯後問題,才能確保真正從根本上有效解決社會各界都在強烈呼籲誰來監督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中那些所謂各級黨政「一把手」領導幹部濫用公共權力,從而導致公共權力和黨政幹部嚴重腐敗變質的現實社會問題。
2006年12月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省直分校
通訊地址:濟南市經十路14445號
郵 編:250014電 話:0531—88316850
電子信箱:huoxiansen@mail.china.com
附:主要參考資料
1、《論建立中國特色的橫向權力監督體制》,霍憲森 發表於2003年12月4日人民網。
2、《搞好兩個民主選舉建立中國特色民主監督政治體制》霍憲森發表於中國機構網。
3、《論中國特色的民主授權和民主選舉》,霍憲森,發表於中國學術論壇網
4、、《論中國特色的民主監督》,霍憲森,發表於2006年10月中國選舉網
5、《民主監督一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張晞海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版。
6、《搞好兩個民主選舉建立中國特色黨委立憲政治體制》霍憲森發表於中國機構網。
7、《黨委立憲與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霍憲森,發表於2005年2月光明網。
8、《論創立中國特色的議行分立的公共權力結構形式》,霍憲森,發表於中國選舉網。
9、《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創新村級民主治理機制》,浙江武義縣委縣政府,村民自治網。
10、。《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方法要盡快從書齋走向現實一對當代中國政治學理論研究方法轉型問題的思考》,霍憲森,發表於2005年1月光明觀察。
11、《權力授予和權力制約》,孟祥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2、《民主政治建設關鍵是在創新民主監督機構和監督制度上下功夫》,霍憲森,發表於2005年9月26日光明網光明觀察。
13、《論中國特色的民主決策》,霍憲森,發表於2006年11月中國機構網。 14、《我對黨政職能分開改革問題的思考》,霍憲森,發表於2006年8月中國學術論壇。
15、《時代的聲音一一三個代表與黨的建設》,王長江著,青島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6、《鄧小平政治學說研究》,郭偉、張星偉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7、《江澤民執政黨建設思想讀本》,江金權編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8、《西方國家權力制約論》,葉皓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9、《西方政治學說史》,浦興祖、洪濤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0、(英)《政府論》,洛克著,商務印書館1982版。
21、(法)《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著,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22、《我的政治改革觀》,霍憲森,發表於2005年2月光明網光明觀察學術觀點。
- Nov 22 Thu 2007 18:16
對當代中國幹部監督體制改革的思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