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雞鳴驛的悲哀



作者:張鳴
文章來源:世紀中國
瀏覽:228 次



報上說,位於北京不遠的雞鳴驛,有了再次被列入世界百大瀕危文化遺址的「榮幸」。這座始建與元代,接待過若干大人物、諸如康熙、乾隆和西太后和光緒、中國現存唯一的古驛站,如果再不加以維修,估計不遠的將來,就將不存在了。幾個月前,我曾路過雞鳴驛,有幸目睹過這座古驛站圍牆頹塌、廟宇破爛、城樓欲墜的慘狀。不過,我同時有幸路過另外一個地方,一個距雞鳴驛幾十里,卻高大雄偉、金碧輝煌得嚇人的所在。在同一個時間段經過這樣兩個地方,任何一個稍有文化的人,都會比較深刻地體驗出荒唐這個詞的意思。

  那個金碧輝煌的所在,據說也是一個古跡,而且非常古老,非常有名,跟傳說中中國人的祖先黃帝和其對頭蚩尤有直接的關係。可惜,這個古跡除了一點不知是什麼年代的陶片之外,所有的建築都新得不能再新,表面上看起來也是紅磚綠瓦氣象不凡,但總在關鍵的地方露出鋼筋水泥的底色來,讓人忍俊不禁。這個所在叫黃帝城,是個新建的仿古園林。只因為這個地方名叫涿鹿(跟雞鳴驛所在的懷來是鄰縣),而《史記》上又記載過黃帝在涿鹿大戰蚩尤,就認定這裡是黃帝的故鄉,又拉來炎帝和蚩尤,塑了三尊碩大無朋的巨像,黃帝居中,炎帝和蚩尤坐兩旁,活像是佛教的三世佛或者道教的三清,說是中華民族三祖,安放塑像的大殿叫做「三祖堂」。也不管這三位傳說中的死對頭樂不樂意。其實,黃蚩之說雖然古已有之,但畢竟屬於未經證實的傳說,就算是傳說有根據,黃帝戰蚩尤的那個涿鹿,是否就是今天的涿鹿,也很難說,畢竟,我們在當地看不到一絲半點歷代對這個傳說的回應,連一個匾,一個廟,一個亭,甚至半個土台都沒有,可見,在我們這些想像力奇佳的造園人之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古人們,並不認為這裡就是黃帝戰蚩尤的古戰場。所以,所謂的黃帝城,不過是好事者撲風捉影製造出來的一個假古董。

  明明白白的真古董放在那裡,一任風剝雨蝕,人挖牛踩,直到牆倒屋塌,城樓搖晃,進入世界瀕危文物名錄,卻偏要花大錢撲風捉影造出些假古董,這就是我們地方官員加上旅遊事業投資開發者的愛好。其實,涿鹿的故事還不算最過分的,我們不是還有根據戲曲小說造出來的蘇三監獄和普救寺,寺裡的後花園還設了張生爬牆處供人參觀。涿鹿的黃帝園固然荒唐,但蓋園子的時候畢竟沒有將雞鳴驛拆了,而有的地方為了造假古董,居然把真古董拆了扔掉,比如山西的綿山,這個傳說中介子推被燒死的地方,在遍地地面文物的山西,雖說算不上是什麼了不起的所在,但畢竟有點歷代修的廟觀,而且還是山西著名革命家薄一波當年打日本的根據地,保留了不少革命遺跡,可是,自從當地政府將此地包給某位大款搞旅遊開發以來,馬上由綿山變成了金山——金碧輝煌之山,亭榭樓塔一律高大巍峨,通體閃光。過去的東西,包括革命文物,統統見了鬼。我滿山遍野地尋了一天,所見只是碩大無比的介子推和他母親的塑像,鋼筋水泥的唐太宗營盤,爬山而上的佛香閣,都大得了不得,沒有一個真東西。看我尋的辛苦,導遊小姐告訴我,綿山的棧道還是舊的。好容易爬上去找到了,發現早就換了鋼筋水泥——結實極了。

  以前,凡是聽說或者碰上類似的事情,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些地方官和開發商是因為沒有文化昏了頭,幹這種勞民傷財,貽禍後世的蠢事。後來我才發現,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這些人文化水平固然不高,可算盤打得精著哪。拆了真的修假的,只要修得足夠花哨,足夠好玩,還真是能促進旅遊事業。綿山就是一個例子,現在的金碧輝煌的新綿山,要比過去的舊綿山,遊客多了不知道有多少倍!每逢節假日,甚至雙休日,都有大批來自各地尤其是京津兩地的遊客蜂擁而至。不止聽一個遊客說過這樣的話,看那些破爛的舊東西有什麼意思,還是新的好。

  嗚呼,有這樣的遊客,當然就有這樣的旅遊開發!我們中國人真是有錢了,有錢的中國人開始旅遊了,可惜的是多數的旅遊者還處在「上車睡覺,下車撒尿,見飯就吃,見景就照」的旅遊層次上,看真古董的時候,多半是受了宣傳品的鼓動,而看假古董,尤其是配上離奇荒誕的故事的假古董,才是他們的衷心嚮往。我們經過千劫萬難,所剩無幾的名勝古跡,就這樣的旅遊開發者和遊客的合謀中,一點點、一個個、一片片地被扼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