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
restaurant


餐館一詞源出法國賣肉湯商人布朗熱(A. Boulanger)。1765年他在巴黎開店,招牌上寫restaurants,意謂滋補品,即肉湯。此後成了餐館的通稱。英、法、荷、丹、挪、羅馬尼亞等國相繼沿用,因語言不同而此詞略有變化。雖然各旅店常為旅客供餐,但布朗熱餐館卻是第一家可以照菜單點菜的正規餐館,屬於中等規模。1782年巴黎開設了豪華的倫敦大飯店,店主博維耶(Antoine Beauvilliers)是當時的烹飪大師,著有《烹飪術》(L'Art du cuisinier,1814)一書,為法國烹飪學的權威著作。法國大革命後,名廚師都自己開設餐館。1804年巴黎即有500餘家餐館,為歷史上名廚輩出、名菜琳瑯滿目的時期。拿破崙時期,離羅浮宮不遠的故宮,成為巴黎許多高級餐館匯集的地方。浮麗(Very)飯店常有達官貴婦出入其中,其菜單有湯10餘式、魚20餘式、牛肉什炒菜10餘式、羊肉什炒菜20餘式以及什樣冷盤數十式。小說家巴爾札克(Honore de Balzac)常在浮麗飯店就餐,喜其蠔、魚、肉菜、水果、葡萄酒及烈酒;烹飪作家雷尼埃(Grimod de la Reyniere)稱之為法國最佳餐館。此館1869年併入大維夫(Le Grand Vefour)飯店,直到1990年代中葉仍是法國最好餐館之一。19世紀末,馬克西姆(Maxim)飯店成為巴黎社交與聚餐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營業稍衰,之後改變經營方式,一躍而為就餐者之聖地。
  歐洲其他各國如義、奧、匈、捷、德、西、葡、荷、英、斯堪的那維亞及希、土等的餐館,皆規模小而多地方風味。亞洲的日本餐館有「天婦羅」(炸蝦)、「壽司」(生魚、什錦醋米飯)、「刺身」(生魚片)。茶道中還有「懷石」(茶點)作為品茶前之正式和菜,為日本佳肴。中國餐館則多以地方風味的名菜著稱,有些飯館專門供應各種麵條、點心等。美國餐館始於舊金山「淘金熱」時代的自助餐館。此外有專門菜肴餐館,供應2~3種菜如海味、牛排等。近代顧客喜歡不拘禮節、氣氛活躍以及供餐迅速的餐館。由於人工昂貴,名廚減少,豪華宴席正逐漸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