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如何賞月?



作者:張正春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瀏覽:796 次



古今中外,全球同此明月,然而,要說真正會賞月的,恐怕莫過於中國人了。
若問何出此言?必曰:中秋節乃實證矣!

中秋節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說來非常奇怪,一年十二月,月月有十五,為什麼要特別鍾情於中秋呢?

在中國人的傳統曆法(俗稱舊歷或農曆)中,初一和十五都是重要的「節日」,這是關鍵的天象,朔望之正,不可不察,中國道教尤其重視這個日子。然而,「月到中秋分外明」,這就不一樣了。聚焦中秋,有所寄托,中秋明月就有了與眾不同的意義。經過濃縮和提煉,就樹立起一個「中秋月」的神聖主題。中秋節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認真研究這個節日,就會發現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品質和濃郁的生活情趣。

圓滿的象徵,美滿的寄托,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這是中秋節所包含的基本意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遺憾,十有八九。然而,偏偏天隨人願,八月十五,一輪圓月高掛中天,這就一次性地彌補了所有的生活缺陷,一切美滿的願望都可以付諸中秋,一輪明月,牽掛著中國人的多少情懷?春華秋實,春耕秋收,此時的人們正處於收穫的喜悅之中,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一年辛苦操勞,都融化成秋收的喜悅。果實纍纍的大樹,堆滿糧食的倉庫,牛羊肥美,魚米無憂,應有盡有的商舖,真是莫大的人生幸福!此時天高氣爽,皓月當空,如此美景,大好時光,我們怎麼能夠辜負蒼天的這份厚禮和大自然的盛情呢?月亮本是一個普通的天體,中國人用中國的文化藝術賦予她神奇的意義。

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人的又一個偉大發明,把月亮做成月餅品嚐,這種奇思妙想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超乎尋常的想像力。我在《中國人偉大的100個理由》一文中提到了中國人發明的餃子和混沌,於「漢堡包」和「批薩餅」相比,就會發現中國人具有驚人的想像力和整合力,而中秋節的「月餅」則是更富有詩意的創造發明。

中秋節快到了,大街小巷,賓館飯店,到處可見色、香、味俱全的月餅,花色品種目不暇接,足以滿足任何口味的挑剔。成千上萬種精緻美妙的月餅給我們的中秋節增添了濃郁的味道,面對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月餅,中國人又要說了:「您吃了嗎?」,這句普通之際的問候語裡包含著深厚的思想內涵和哲學智慧,平淡而深邃,優雅而風趣,其中深意耐人尋味,話外之音回味無窮。這就是中國人的中秋節!這種感受和體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啊?小小月餅,凝聚著中國人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品位,體現了中國人的藝術境界和精神信仰。

中秋節體現了中國人賞月的水平,僅此一點就足以看出中國人的思想情懷和精神境界,足以證明中國人的藝術天才和詩人氣質。

中秋節賞月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民風民俗,農夫也好,商旅也罷,才子佳人,文士墨客,可以說是普天同慶、雅俗共賞。大千世界,人各有志,貧富貴賤,難免好惡分歧,然而,「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天公無私,明月有情,共享中秋節的美景,誰都可以從中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就是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遠》,既體現了開元名相的襟懷,又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氣度。一千多年了,這句詩被廣泛傳頌的過程中承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流傳越久,意境越遠。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今世界,品味這句詩就更加意味深長。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圓之夜,秋收之後,萬物收藏,遊子情傷。浪跡江湖的天涯孤客,飄零四海的偉大詩人,只有他們才能有如此濃郁的思鄉情懷!中國人把月亮變成了民族的感情紐帶,無論何時何地,此情此景,人同此心,這就是萬古不移的中國心。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這句千古絕唱,情深意長,用心良苦,寄托了一種偉大的人生情懷。想想蘇軾的個人處境和平生抱負,我們就會更好地領會他的思想。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苦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君子在「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得到人生真諦,小人在怨天尤人的悲憤中自我熬煎,偉大與渺小,君子與小人,沉淪與昇華都只在一念之間。中秋佳節,賞月抒懷,體驗人生的意義,感悟人生的境界,這就是中國人欣賞中秋明月的傳統文化。

中國人賞月的格調很高,內容和方式也非常豐富。

中國人的月亮神話非常美妙。
月亮上有一棵桂樹,極神奇。有一個非常奇怪的人物叫「吳剛」,他日復一日地堅持不懈地在砍伐這棵高大無比的桂樹,可是這棵桂樹卻絲毫未受損傷,為什麼呢?原來這棵桂樹非同尋常,不管吳剛的大斧砍得多凶,傷痕都會立即痊癒!吳剛的工作似乎是永無止境的,他不辭辛苦,極其頑強地繼續著這項無效勞動,他的目的是什麼?他無怨無悔、沒完沒了,究竟有什麼意義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他在為人們的想像力而工作,人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就是那顆永遠砍伐不完的桂樹,只有吳剛的勞動可以證明這個想像力的存在,只有吳剛那永無休止的砍伐才能夠維持我們心靈中那個無限的想像力的寶貴生命。
吳剛的工作非常偉大!

用現代文化的眼光看吳剛,吳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吳剛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的工作很有價值,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又是一個月圓之夜,仰望蒼穹,星漢茫茫,在浩瀚的宇宙中,唯有一輪明月,如此親切,如此優雅,如此爽朗,如此朦朧,這是多麼美妙而富有詩意的夜空!只見月亮上的桂樹枝繁葉茂,隱約可見吳剛掄斧,因為他的工作,天空不再寂寞,在吳剛極其艱巨的努力面前,人間的一切無聊和苦悶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一切痛苦和煩惱都變得毫無意義。

佛家最知人間的苦楚,苦海無邊,最苦的莫過於輪迴之苦。然而,吳剛卻用這無窮的輪迴之苦創造出了一個無窮的藝術境界!原來輪迴之苦中也有其樂無窮啊!難怪中國的禪宗在色空不二的境界中發現了月亮的妙道。仰觀明月,吳剛的身影啟發了我們,他是在用這種輪迴不休的方式揭示人生的真諦!一切世間法,如夢如幻影,悟徹假諦,便得真詮,把無常之苦轉化成無窮之樂,這就是般若境界的菩提智慧啊!
原來,吳剛還是一個哲學家!一個偉大的哲學家!

中國人賞月到達這種藝術境界和哲學境界,可算是盡善盡美了。然而,我們的思考並不能夠到此為止,因為吳剛還沒有停下他的工作啊!中國人的想像力並沒有到此為止。
於是,月亮上又來了一位嫦娥……

「嫦娥奔月」的故事與「吳剛伐桂」的神話體現了完美的陰陽理論和哲學思想。英雄的妻子偷吃了來自西王母的「仙丹」(不死之藥),於是,她飄飄成仙,來到月宮,陪伴她的是一隻神奇的「玉兔」,玉兔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製造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藥物。其實,「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的深層含義是相同的,他們都在輪迴之苦中發現了極樂世界。

「嫦娥應悔偷仙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愛戀嫦娥的詩人擔心嫦娥過於寂寞,千古以來耿耿於懷,這是多麼嚴重的牽掛!仔細想一想,大凡英雄的妻子都有相同的苦惱,後弈的妻子就更不用說了。長期辛苦勞累的嫦娥,大概最渴望清閒,月宮不就是她最好的去處嗎?今日中國的發展已經和嫦娥當初離開的時候大不相同了,衣食無憂,生活富裕,可以不在家做飯,可以住賓館酒店,只有生命的大限,時刻提醒著得意忘形的人們。面對無窮的宇宙,有限的人生就顯得太短了!「神舟」即將登月,中國人可以去探望嫦娥了!設想一下,委託嫦娥創建一個「長生不老藥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是嫦娥,總經理是玉兔,有「神舟」運輸到中國,然後在「西王母」所居的崑崙山附近建立一個 「長生不老藥銷售有限公司」,那一定會是一個效益不錯的前景!中國的醫學家、藥學家和生理學家以及生命科學家應該從嫦娥哪裡尋找智慧,生命的秘密,長生不老的玄機,一定隱藏在月亮上,您相信嗎?

經過漫長歲月的苦思冥想,長期觀察玉兔的工作技巧,頗有心計的嫦娥不可能一無所知。頗知生計的嫦娥,就不能「偷天機」以造福於人類嗎?生命的秘密在哪裡?
修煉了幾千年了,再見嫦娥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科學家了!

看來,在月亮神話中蘊含著真、善、美的無窮智慧,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您看,中國人如此賞月,水平如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