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遐想



作者:朱亞莉
文章來源:光明網
瀏覽:383 次



當歲月在日出日落中一天天過去後,在又一輪圓月從東天升起的時候,它就是中秋晚上的明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個萬家企盼團圓的美好的夜晚。

  中秋節還沒有來,新聞媒體、廣播電視、以至於我們居住的小城的街道上大幅的宣傳廣告,都在悄然中拉開了一場月餅大戰,它帶給商場、超市內琳琅滿目的
各色月餅,讓人眼花繚亂。那飄來的香味又讓人駐足、垂涎,不買上幾塊覺得是一種遺憾。

  打開電視,畫面中各地方台以大同小異的各種文藝節目在迎接著節日的到來。五彩繽紛的彩條、閃爍的霓紅燈、歡呼聲掌聲、搖擺的螢火棒……都市喧鬧中更熱鬧的場景遮去了月光的清輝,被冷落的明月十分孤單、疑惑地遙望著大地,它自問我是不是成了都市的棄兒?

  中秋節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秋月餅不僅是一種美食,而且成為這種文化的載體,是團圓的象徵。因此不論貧富貴賤,每家每戶過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人只注重了節日的氛圍,已很少有人去瞭解、注意關於月餅的傳說和習俗。傳說在元朝時,人民不堪蒙古人暴虐的統治,因此秘密結合準備推翻朝廷。然而朝廷控制嚴密,聯絡非常的不容易,聰明的領導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利用中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著「某月某日殺韃子」的紙條,通知所有的起義人,到了約定的當天,果然全面發動,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將蒙古人逐出中原。吃月餅寓意團圓也許從這時開始,但並沒有正式記載。

  月餅由最初的簡樸、單一發展到現在花樣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香味越來越濃,價格也攀升的驚人。有它精包裝的背後它不在是單純的美食,它還充當了順呼潮流的變相交易品。

  經不住它色、香的誘惑,沒等到月圓時便提前品嚐了幾種月餅,卻怎麼也找不到兒時吃的月餅所特有的那種饒舌的香甜。

  記得小時候,因家境不富裕,而我又十分喜歡吃月餅,(其實那時也沒什麼好吃的,盼望的就是有節日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每當中秋節來臨,我天天到村邊路口瞧望,盼著父親帶著月餅的身影出現。終於等到一家人圍坐於月光下,母親打開父親用糧票和錢買回一盒有大有小,上面印有嫦娥奔月圖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詞句,使人感到有濃濃人情味的月餅,祭祀月亮後,我急不可耐的就想得到一塊,無奈我們姐妹多,一塊月餅會被母親切成好幾份,那一小塊面,包著幾粒小小冰糖和紅綠絲的月餅,我覺得是世上最美的美味!姐妹中我是最饞的一個,媽媽總是說不愛吃甜食,我會多得一塊,直至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過來媽媽的用心!

  每到中秋節,我的記憶始終停留在童年時的翹首盼望中。有次跟兒子提起當年月光下分吃月餅的情景,他聽了說,「我外爺真摳,為什麼不多買些呢?」我一時語塞,他們只知舉頭望燈火,低頭皆月餅,怎能理解我們當時的生活情景呢!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我卻很少有空回家和家人團聚,便早早捎回了母親愛吃的幾種月餅,也帶去了我的一聲問候和祝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