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腐敗的根源是什麼



作者:陳國海
文章來源:本站首發
瀏覽:1487 次




中國的腐敗是世所公認的。官場腐敗、社會腐敗、甚至連軍隊和高等院校、學術界都腐敗了。作為一種社會風氣,腐敗現象無孔不入,四處蔓延,觸目驚心。

中國為什麼如此腐敗,腐敗的根源是什麼?

人們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失去監督的權力不可能不腐敗。但這只是從外部制度上去找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在於人的內心。是否腐敗,不是取決於外在制度的監督,而是決定於內在人性的自覺,只有找到產生腐敗的人性的內在原因,我們才有可能理解腐敗並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腐敗有它複雜的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卻源於人的本性。腐敗的原因,必須從內在人性上去尋找。而這,無非歸總為三個方面:

第一,腐敗是由精神空虛引起的。當代中國的腐敗產生於信仰真空,只有內心深處缺乏信仰的人,才會把身外之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只有信仰危機的時代,人們才會把金錢看得高於一切,並不擇手段地獲取它。

失去信仰,意識形態的分裂,失卻了統一人們思想的精神因素,社會才會迅速腐敗。

第二,腐敗產生於和諧人性的被破壞。精神空虛正是由於和諧人性的被破壞。

第三,腐敗源於人的生物性劣根.,而它,就是自私和貪慾。

腐敗是什麼?腐敗的本意是生命有機體的屍解和解體。只有失去生命活力才會腐敗,只有死屍才會腐敗,而生命機體分解和解體的原因,就在於生命失去了精神的統領。精神是維護生命世界整體統一性的保證和根本,失去了這一根本,社會不能不腐敗,世界不能不分裂。

腐敗產生於精神萎縮。腐敗的根源在於社會意識重物質而輕精神,物質被強化而精神被弱化,精神因素被放在了物質之後,這是本末倒置。尤其是「精神偶像」被打破,「精神迷信」被破除,領袖形象被褻瀆,信仰真空便隨之而產生了。沒有信仰的人群,人心渙散,如同鳥獸,各為一己之私,很快就會走向四分五裂。

其實,在唯物主義世界觀中,這是很難避免的。假如共產主義真的實現,生活富足,如果沒有更高的追求,人生也會失去意義。作為一種最高理想和價值目標,它必須是既世俗而又超世俗的。基督教的上帝是超世俗的,與人間的黑暗和腐敗相比,天國永遠是純潔美好的。正因為它可望而不可即,才對精神構成永恆的引誘。

有機生命的宇宙觀可以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這種宇宙觀把世界看作一個生命過程,而生命過程是由精神因素主導的,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在於主動性、能動性和自由;而這一切,都無非是因為生命伴隨著意識過程,由意識決定。而意識屬於精神現象,生命區別於非生命在於精神現象。唯物主義恰恰把精神的重要性放在物質之後,把生命的世界還原為物質的運動,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這種世界觀必然導致追求物質遠勝於追求精神的重要性。它忽視了精神、流放了精神、甚至排斥了精神,結果就引起了普遍的生命向物質世界退化的現象。物質目標一旦達到,精神也就空虛了。如果這種物質目標的達到僅限於某一個階級,那麼就是這一階級的腐敗;如果這種物質目標的達到是全人類,那麼就是全人類的腐敗。

人生失去了精神追求必然引起腐敗。唯物主義由於否定精神的重要性,不可能有真正的精神追求。共產主義追求的是物質而不是精神,這可以從它對宗教的批判態度中看出來;它只注重世俗的目標而沒有建立超世俗的目標,這是它的根本局限。

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性質,不同的側重。西方文明側重於物質,東方文明偏重於精神,對於西方文明來說,「人吃什麼就是什麼」,吃肉則是狼,吃草的是羊,吃屎則是狗.。生命是由物質決定的.。而對於東方文明來說,「人想什麼就是什麼」,相成仙則成仙,想成聖則能成聖,想成佛則能成佛。這是意念成人。它強調的是精神的作用。

單獨看來,那一種文明都有片面性。只有把兩種不同類型的、不同性質、不同側重的文明統一起來,才可能創造一種新的文明,一種物質和精神相統一的文明。共產主義理論以唯物主義為基礎,以科學為標榜,它不可能不片面,不可能不在物質和精神的天平上有所傾斜。它傾向於物質,必然冷落了精神,冷落了精神,失去精神向上的普遍指引,必然引起人類的墮落。無論它在社會結構的設計上、技術上、在操作細節上有多麼完善,它都無法阻止人類走向腐敗和墮落。從邏輯上講,這是大前提錯了。大前提一錯,一切推論全盤皆錯。

資本主義也是唯物的世界觀,它也以科學為基礎。在這一點上二者是一致的。區別只在於,共產主義以多數人的物質追求代替資本主義少數人的追求,結果是以多數人的墮落代替少數人的墮落.。無論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物質文明類型,而物質文明以征服、掠奪、暴力、奴役、人類中心為基礎,而缺乏精神文明那人類自我超越的品格。

物質文明有它根本的弊病。

這是腐敗的世界性原因。它具有國際的、全球化的性質,不是哪一個國家所能倖免的。

具體到中國的情況,中國的腐敗更是空前的。因為中國在精神文化上失去了自己立足的根本,丟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優勢。而文化,則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文化代表著一種精神。近百年來,現代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西學東漸、文化殖民、西方科學民主的引入中國,都造成了中國人對本土文化的冷落,使中國人在文化上幾乎失去了自我意識,變的越來越不自信,這種精神狀態上的普遍紊亂,直接伴隨的就是信仰危機。

上個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曾經是中國的普遍信仰。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借助於科學技術力量的重新崛起,表面上的繁華和不斷創造出新,使人們對它產生了幻覺,以為這是資本主義的生命力永不衰竭的體現。而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改革,無非是向資本主義的讓步。這無形中使人們產生了對社會主義自身合理性的懷疑。共產黨由消滅私有制走向恢復私有制,由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到「奔小康」,這種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疑是對自己立黨宗旨的否定。由立黨為公到立黨為私,由「為人民服務」到高居於人民頭上的國家官吏,這種身份的轉變使官場腐敗成為一種不可扼止的普遍現象。虛假意識形態使人們對一切存在的合理性都持懷疑態度,一切都是假的,假黨、假政、假社會主義、假民主、假公濟私,掏空了公有制為官僚主義者個人所有,一切公有的設施都變成了個人的私有財產。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尚且題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現在共產黨竟然化公有為私有,這不是公然倒行逆施嗎?你讓老百姓怎樣信服它?它怎能有理論上的說服力?這種出爾反爾、對馬克思主義立黨為公原則的背叛,使它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遭到了極大的懷疑,民心處於惶惑? 艿幕?抑校閎萌嗣切叛鍪裁矗抗倭毆笞褰撞愀敲揮芯褚勞校潛撐蚜俗約旱男叛觶桓芑鼓苡惺裁囪≡瘢?/SPAN>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信仰,當它受到人們的普遍懷疑時,它那安民心、定天下的作用已經大大削弱;而更重要的是,當一種社會理想從天國搬到人間時,不可避免地要被世俗化,它本身就包含著產生腐敗的因素。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以唯物主義為基礎,以物質生產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以物質財富的豐富為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把社會發展作為人類追求的正面價值,其它都是從屬的,「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其它都可以忽視。在中國,衡量一個官吏價值的是「政績」,「政績」必須體現「硬道理」,而不問其思想道德水平如何。這等於對腐敗的認可。

何況,共產主義理想這個奮鬥目標,既然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那它必定注重物質生活而輕視精神價值,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始終是顛倒的: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精神永遠處於從屬的地位。這種世界觀上的錯位,不可能不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強調物質輕視精神的文化傳統,在人類追求的物質目標達到之後,精神必將無處安頓,而彷徨無依。精神空虛是物質文明的副產品,是文明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的必然產物。這一點,在叔本華的哲學中早已遇見到了。馬克思的理論是整個西方傳統文化發展的結果,是物質文明發展的極致,它不可能不繼承西方文化那最根本的東西。可以說,除了私有制必須革除之外,馬克思對西方文化思想的一切都是繼承的。

其實,共產主義作為一種信仰,馬克思又把它稱為「科學」,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謂信仰,就是不能完全用科學來解釋,也就是非科學的;而嚴格的科學也不可能有信仰的成分混在其中。因為,科學是理性的,而信仰,顯然是非理性。二者怎能混在一起呢?它到底是信仰還是科學?

最後,腐敗還有人性上的原因。自私和貪慾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性的劣根,是不可根除的。一旦給它以適當的條件,它就會充分地表現自己。但是,在和諧的人性中,只有當平衡生物性和神性的條件被打破時,人才會走向腐敗。

西方文化對於人的理解是物質的。基於科技和商業的人生必定是物質的人生。這種人生態度無視人的精神超越的可能,對人的理解只能是物質還原,結果合乎邏輯地導致了腐敗。生命一旦被完全還原為物質,這不就是生命的解體嗎?

當然,非物質文明的文化傳統也曾產生過腐敗現象,像中國社會各個朝代都有的腐敗現象,是由體制引起的,還是信仰危機?對於那些封建官吏來說,只怕是「口稱仁義,而志在高官」,信儒是假,自私是真。儒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已成虛假的了,一旦社會秩序必須用虛假的意識形態來維持,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法不腐敗。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腐敗?

對於物質豐足而精神空虛的人群來說,對於科技發達的西方文明來說,需要有某種宗教信仰來平衡,以便使人性保持某種和諧。

或者重新建立一種精神價值,它既有可能實現,又不能完全實現,它必須把天國的實現與人體生命潛能的發揮聯繫起來,它必須證明,天國的理想就在每個人的人性之中。

腐敗的生物劣根,必須是生物性戰勝了超越性;而克制腐敗,必須讓人性的精神超越性戰勝生物劣根,而這,只需要讓人性恢復和諧,扭轉目前人性分裂的局面。

至於社會體制和制度上的如何操作,那是政治家們的事,不是思想家所能辦的。思想家只能引導人們「如何認識你自己」,如何正確地「認識人自身」。把你的精神能量由外向內,做一根本的轉向。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精神轉向的世紀。是發生認識革命的世紀!它將以對世界的整體認識代替局部的、支離破碎的認識,而要獲得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必須有整體理性方法,而這就是認識論上的革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nBoDa 的頭像
    ChenBoDa

    陳柏達的網誌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