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的成因與對策
作者:王勇
文章來源:學說連線
瀏覽:229 次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讀書無用論的成因,指出學費過高,就業形勢不好,待遇不高,教學質量不高和實用性不強是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且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和對於研究開發的重視程度讓知識分子有用武之地,提高教學質量,降低辦學成本,加大教育投入,通過社會保障來調節工作待遇。
現在隨著大學生的擴招加上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不景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的待遇也相應下降。讀書無用論在我國重新抬頭,特別是在農村,大量的學生因此很早輟學。讀書是獲取知識和文化的最佳途徑。同時重視教育也是國家強盛的一個重要因素,已經為歷史所證明。這嚴重威脅到我國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我國科技、軍事實力的增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讀書無用論成因
某些經濟學家將教育當作一種消費,那麼讀書是否有用就是在於產出與投入相比較是否高或者低。從投入方面來看,家長和學生的投入不僅僅是學費和教育相關的花費等,而且還存在時間和精力的耗費。關於時間和精力的耗費,或許許多人不會贊成,但是應當看到,學生如果輟學他可以去掙錢,現在許多的學生都是輟學後打工、掙錢,此外學生即使輟學了不掙錢,他們也比讀書輕閒的多,許多孩子從性格上就不願意讀書。我們需要將產出與所有成本相比較,但是學費和經濟方面的成本變化很大,所以在此通過它們來分析成本問題。
從個人成本方面來看,我國的學生承擔的成本過高。政府投入過少,學費超過了許多家庭的承受能力。在個人產出方面,高校畢業生找工作不比以前,有的學生畢業後不僅沒有掙到錢,而且還失業了。由於我國人才市場不景氣,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待遇一般並不很高。這些因素是讀書無用論的重要催化劑。
教育本身是一個低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已經為各國的實踐所證實,但是它的產出並不一定就能夠轉換為畢業生的工資,實際上政府、用人單位、社會可能是更大的受惠者,特別是在人力資源市場不景氣時,知識分子創造的價值不一定能夠導致他們待遇的提高。在社會保障缺失的情況下,為了生存他們可以接受很低的報酬和很高的工作強度。過高的工作強度也減少了就業崗位,導致另外一些知識分子沒有工作。知識分子的許多工作,特別是科研和基礎科學研究,一般不會在短期內轉化為效益,而是要有一個從理論到實際產品不斷發展的過程,許多理論在短期內可能不會發生效益,轉化為生產力,但是長期來看,它可以發生非常普遍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教育的產出有一種長期性和隱蔽性,一方面是知識長期發揮價值,它在受教育者一生中都在發揮價值;另一方面是教育對社會的貢獻不是一下子能夠體現出來的,無法估量的,更不能用經濟指標來衡量。許多成果產生效益是在創立者去世後,所以這些教育產出是社會乃至人類的財富。可見教育的投入應當根據受益程度由各個受益主體來分擔,而不應當讓學生和家長承擔過多。
「一個巴掌拍不響」,受過教育知識分子要發揮價值和產出,需要有用武之地,比如到高科技的企業承擔技術工作和研究開發工作,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從事科研,還有政策研究等工作。這必然要求有相關的投入和發揮價值場合,並且要高度重視。但是過去我國科研投入較低,且創新工作沒有得到重視,另外我國的企業相對較小,它們必然不可能像國外大型跨國公司那麼重視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研究開發投入,而且它們即使投入開發也很容易被擠垮,所以知識分子在科研開發中的比例不大,而這正是他們發揮價值和產出的最重要的舞台,而舞台的稀少自然導致了就業率不高,也不能顯示讀書的價值,助長了讀書無用論。
我國學術論文不重視質量,而重視數量,不僅學術垃圾多,而且損壞了知識分子的形象。最近人大代表張鐘寧提出科研論文應該與獎金相脫鉤,取消科研領域的獎項等提議,雖然在不採取配套補救措施的情況下這些提議是絕對弊大於利的,但是這些提議正是反映了這些學術腐敗和垃圾問題已經受到深惡痛絕。由於教育和科研的界限沒有明確劃分,學術論文的獎勵往往是被當作教育成本來支付或者獎勵的,說明了教育成本的不合理性。科研對社會的貢獻不應當由學生或者以教育經費來承擔。這一方面好像是增加了教育成本,這些成本有時會造成學費增加,這樣學費增加使得家長認為投入太大,獲得回報(產出)又困難,所以導致讀書無用論;另一方面,科研和發表論文的意義被詆毀了,而顯然科研是教育給社會帶來產出和效益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那麼教育的科研產出就大打折扣,也就是說弱化了教育的產出,從另外一個方面導致了讀書無用論。可見政府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將高校的科研的獎勵和教育成本區分開,另外為了發揮讀書的價值,應當對於每一個人(包括普通人)同等給予科研的機會和獎勵,而不是僅僅局限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有限的部門。對於科研和發表論文的獎勵與發表的版面費也有關係,有時是為了彌補版面費,所以對於學術性高的期刊,政府應當根據期刊的質量給予補貼,另外也可以根據發表論文的質量給予獎勵,同時對於學術腐敗等問題給予處罰。
我國市場競爭中,非常重視短暫效益,如更多運用促銷、公關、拉客戶等營銷手段,但是不重視長遠效益,如提高質量、增強信譽、加大研究開發投入、通過創新來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等與技術相關的因素來提高競爭力。顯然這些技術相關因素正是教育和科技對社會產出的重要體現。此外我國在引進國外技術中,並沒有加大高技術人力資源的投入,比如吸收消化國外的技術以及對國外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再創新,而是不開發,直接引進。由於國外技術的衝擊,因此許多企業都選擇了買技術而不是自行開發,而研究開發正是教育(讀書)最能發揮價值的舞台。如果一個接受了教育的人才沒有用武之地,那麼自然也導致了讀書無用論。
教育要發揮產出,還在於教育本身是過硬的,是適應社會和國家的需要的,而不是看學歷、成績等。我國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教育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過於填鴨式的教學盛行,教學內容上不實用等問題,許多企業招聘人才還需要進行專門的培訓,充分顯示了教學的不實用。這自然影響到讀書的價值,導致了讀書無用論盛行。
2.讀書無用論的對策
我國人口眾多,要讓人口眾多成為優勢,只有將人力投入到科研中才能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人才無法發揮價值將造成本來就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特別是最近幾年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急劇增加,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對於國家而言,長期的損失遠遠大於短期的損失,因為科研和技術發揮的作用往往是長遠的,而且一個國家的經濟從長期看對於科技的依賴性很強,經濟強國無一不高度重視科研的投入。許多大學生畢業沒有找到工作,也直接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由於一些家庭本來就是舉債讓學生讀書,如果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必然造成家庭的更加貧困。這一現象不僅影響到民生,不利於社會穩定和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而且對於經濟也造成了巨大的副作用,因為如果一些人貧困或者無法就業,在我國現在社會保障缺乏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又導致經濟蕭條和失業,失業又導致內需不足,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可見這一問題要高度重視。
將大學生安排到合適的就業崗位上讓他們發揮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科技軍事進步、國家繁榮昌盛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要加大科研投入。對於許多科研而言,人力資源成本是最大的成本,而且往往是人力密集型的,因此資金的利用率也將會很高,這實際上可以用較少的資金來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也可以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將人力價值發揮在科研上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產業結構發展良好的表現,許多強國都是有大量人口從事科研和研發。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力大量被取代,這給高科技行業帶來高利潤的同時,也使得更多的人失去了就業機會。政府應當通過對高科技研究開發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來減少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的失業問題,將高科技帶來的高利潤反哺給基礎研究和研究於開發。我國現在眾多的大學生經過培養已經到了可以發揮巨大社會效益的時候,需要有發揮用武之地的崗位,但是近年我國就業市場不景氣,需要將失業的大學生轉入到科研和基礎研究的行列。這需要有科研和基礎研究的投資,經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夠創造巨大的價值,特別是讓他們加強科研,能夠讓國家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科技發展歷史告訴我們,許多重大的發現和創新源於非功利的研究。可見政府需要更加強化調控和掌握更多的財政收入來為科技加大投入,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大大促進了科技的發展,這將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此外政府要採取稅收、政策傾斜、硬性規定等措施來鼓勵企業本身加大創新投入和對於創新給予重視,政府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扶持和投入,並且將這些研究開發指標用來考核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者。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例相對較低,可以加強政府財政收入,特別是對因運用高科技造成高利潤的行業應加大稅收,讓產業來反哺技術開發和科研。同時也要鼓勵高校研究所等單位吸納更多的科研人才,政府也可以成立相關的部門來管理科研。在開闢中國第四產業-創新產業中,我們提出了將創新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對於創新成果給予評價計量並給予報酬,讓創新產業來容納更多的人才和對社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政府還應當鼓勵企業競爭中重視研究與開發,而限制一些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這樣企業自然會加大對於技術和質量的重視,少一些促銷、公關等。政府和企業應當重視讓知識分子發揮價值,將人才安排在對口的崗位上,而且要充分讓他們運用知識發揮價值和做出貢獻。對企業應當建立科學、全面、有效的考核體系,將相關的科研指標納入考核之中,並且由政府給予管理和監督。我們還應當看到引進先進的技術對於企業而言,短期內投入較少,而且比企業自己開發要廉價,但是如果利用國內人才開發或者消化技術,則還可以促進就業,發揮教育的產出功能,因此對於自主創新的企業應當給予鼓勵,對於引進國外技術的企業應當要求它們投入人力給予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政府還應當提高社會保障等來平衡人力資源市場,防止人力資源貶值,限制暴利,提高工資待遇,減少超工作量,防止知識分子過勞死。
此外還應當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實用性,在教學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些顯然在工作中是具有通用價值的,另外應當解決教育成本過高的問題,加大政府和單位等對於教育的投入,同時通過對高校的管理和監控來降低辦學成本。
3.結束語
讀書無用論的再次盛行對於我國的科技、社會、經濟、教育都是非常不利的,政府、企業都應當加大對於科研的投入和重視,讓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同時高校也要提高教學質量,重視降低教學成本,政府也應當加大教育投入。
- Feb 25 Mon 2008 22:49
讀書無用論的成因與對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