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丑文化的先驅們
作者:湯軍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瀏覽:291 次
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驅,魯迅是新文化的先驅,芙蓉姐姐則是審丑文化的先驅。當然,還有很多跟在芙蓉姐姐後面的芙蓉哥哥、菊花姐姐的也是先驅,小一號罷了。
記得李澤厚的一個叫劉東的學生,寫過一本研究丑學的專著,沒什麼大影響。那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丑學能為世人矚目,蔚為壯觀,當然要感謝芙蓉姐姐。
老子曾說,天下皆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斯惡也。
以前我們愛美,那是因為醜的太多,而且醜得千篇一律。以前我們好善,那是由於惡的氾濫,而且惡得毫無創意。
並非是我們的美學標準產生了偏差,也不是道德原理出現了裂紋。而是我們懂得了,美與醜的分界更在於生命力的體現,善和惡的不同更在於是否真誠。
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國際名模呂燕,蘇軾的寧丑派書法,?。瞧瞧,剛舉了三個,我就舉不下去了,就困了,就得說到美籍華人孔祥東了。
可見,在我的腦子裡,美的東西還是很充斥的,很烏秧烏秧的。
醜的可值得欣賞的東西太少了,那麼好,現在我們開始審丑吧。
審芙蓉姐姐的第一丑,貌醜。
若說芙蓉姐姐相貌一般也就罷了,可是人們紛紛要說她醜。其實丑也非真醜,而是在審丑。於是,芙蓉姐姐愈發醜得傳奇了。就像我們去想像和懷念一兩千年前貂禪和西施的美貌那樣。
關鍵在於芙蓉姐姐的容貌引起全國人民大發了一次審丑?症,每個人(或美或醜)幾乎都把芙蓉姐姐歸入丑者行列。似乎沒有人建議芙蓉姐姐去美什麼容,這和當年天津奇醜女事件大相逕庭。媒體利用其醜大作文章,掀起審丑高潮。
審芙蓉姐姐的第二丑,身丑。
S,S,真TMD-S。這就是效東施(而非西施)之顰的丑。芙蓉姐姐就是要用挺胸提臀扭脖這樣的造型來彌補她的貌醜,從而使身丑與之配套和統一。
所有成功的藝術都有自己的符號。七品芝麻官鼻樑上的元寶白,小丑的紅鼻頭,徐冰的天書,齊白石的蝦墨,王朔小說裡的京片子。
人們在各種媒體上都能看到這個S,非這個S不芙蓉。這就說明這個S算是芙蓉審丑藝術形式的一個符號,一種招牌了。
審芙蓉姐姐的第三丑,語丑。
網上的芙蓉寶典以及芙蓉語錄裡的那些頗可玩味的話語可說是完全超越了韓喬生語錄。中華漢語的某些以前未來得及發揮的潛質因此得到發揚光大。
審芙蓉姐姐的第四丑,名丑。
芙蓉姐姐的高參曾跟她說,與其在清華BBS上被那些閒極無聊的莘莘學子嘲笑,還不如到天涯去挨全國人民的罵。芙蓉姐姐還就是這麼做的,確實走對了。
此後她就要利用她的名聲來為自己爭取一份前途。於是觸電、接受採訪、當代言之類就順理成章。
她在博客的網站上一如既往地自戀地貼PP,一如既往地接受著全國博客的謾罵,似乎不這樣,她就不是芙蓉姐姐了。
如果在她的博客上的留言全是表揚信,成了個女叢飛,那她離消失也就不遠了。
所以被人審了醜的,也只能一直丑下去。因挨罵而出的名,也只能在挨罵中維持。
想想以前,我們的文化多麼正經。
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四十年代的整風文化,五六十年代的繼續革命文化,七十年代的樣板文化,八十年代的傷痕與反思文化。
到後來,就出現了痞子文學、無厘頭的電影,純搞笑的電視節目,大話的語文課本,馮小剛的娛樂電影。
駭版的歷史,架空的歷史,戲說的歷史,跟歷史算幹上了。
還有街頭人體彩繪秀,皇馬的中國商業秀,脫口秀,選美秀,秀個徹底。
到如今,審丑文化來到了。
芙蓉姐姐注定作為審丑文化的先驅載入中國審丑文化史。
她的矜持,她的自戀,她的厚臉皮,她的偏執狂,她的手段,她的網語語法,她的衣著,她的事跡,甚至她的車禍,都需要被繼續繼承。
其實,芙蓉哥哥、菊花姐姐、於竄紅之流正是她的繼承者,但非衣缽傳人。
一切把尾隨跟蹤當成繼承的這花兒那花兒都將過早枯萎。
只有當超級女聲這樣的群體崛起,
只有當……,
只有當我們民族的整體審丑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們才能說,審丑文化真TMD成熟了。
- Jun 16 Mon 2008 06:17
審丑文化的先驅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