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之說失之偏頗



作者:姚文俊
文章來源:本站首發
瀏覽:1181 次



摘要:該文從老子、莊子不同的哲學思想出發,闡明瞭老、莊道學思想根本的不同,並認為老子思想被兵法家、武術家所繼承,而對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歷史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主題詞:「老莊」;說法;偏頗


當前,在老子及其《道德經》的研究上,學術水平怎樣?來路如何?這裡,擇其要點,稍加分析,弄清就裡,十分必要。以為來者之鑒。
筆者認為,老子的「道」與莊子的「道」因對「自然」認識的取向不同,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道學思想。
老子的「道」,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揭示出了與「剛強勝柔弱」相對立的「柔弱勝剛強」之道。這個「道」,揭示出了人對「自然」、人對「社會」的積極進取的態度,並在自然、社會中具有普遍的意義,表現出了老子道學的「入世」精神;而莊子的「道」,是在「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基礎上,揭示出了人要「順其自然」,即「任自然」之道。這個「道」,認為做事順應自然,「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認為做事順應自然,對一切生死、榮辱、壽夭等等都會看成是無所謂的事了,表現出了對現實及在人生處世上的消極態度,反映出了莊子的「出世」思想。其間,雖然莊子吸收了老子不少的道學思想,但在這個根本的哲學觀上,則悖離了老子的思想。因此,「老莊」之說失之偏頗。
無疑的,老子揭示出的「剛強勝柔弱」與「柔弱勝剛強」,它是自然、社會中的一個偉大的哲學命題。從人類哲學發展思想史的貢獻來看,它完全可以與「『神』與『人』」、「『精神』與『物質』」等等這些哲學命題相姘美,而老子的這個哲學命題正是「『神』與『人』」認識發展的新的里程碑。
老子的哲學思想,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出發,對諸如「不可知論」、「不可變論」、「不可為論」等等,作出了理論的,和特別是「武術」實踐意義上的科學回答。老子哲學注重「主觀能動性」及其「條件」,提出了「可知」、「可變」、「可為」的一系列的哲學範疇,諸如「無極太極」、「有無」、「動靜」、「虛實」、「正奇」、「攻守」、「進退」等等,及其「變化」法則,以之充分表現出了人對「自然」、人對「社會」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老子的哲學思想,完全為諸如孫子、鬼谷子等人,及其他們的弟子所繼承和發揚,由是,上演出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合縱連橫,秦掃六合併完成中國統一大業的威武雄壯的歷史大戲,從而也使「中國兵法」彪榜青史,萬古不朽。
同時,老子的政治思想,孕育出了與專制主義相悖離的「武俠文化」,並且孕育出了中國歷史上光耀史冊的漢初「無為而治」的「德治」政治。
然而,老子如此的大思想、大智慧、大謀略,卻受到了人為的扭曲。始作甬 者正是莊子。因為莊子無視老子「柔弱勝剛強」及其「條件」,而僅僅對「道」作出了「唯自然」的解釋。歷史的看,對老子的「道」,莊子曲解在先,而從莊子道學思想中來認識老子的大量文人學子蜂擁於後,並做出了「莊子式」的解釋,其結果,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而使人們看不見老子這座「高山」,而看見的是老子這座「丘陵」。
事實正是如此。
且看歷史。
千百年來, 正是囿於莊子思想的影響,故對老子道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一是有人認為《道德經》思想是消極避讓,不思進取的隱士哲學;二是認為《道德經》思想是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這兩種觀點都代表了《道德經》研究的歷史最高水平,成了道學的主流文化,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其間,也有人認為《道德經》思想是「權術」之源,說老子是陰謀家的鼻祖。貶多褒少。這正如《漢書·藝文志》云: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在上述這些「成果」之中,說老子「消極避讓,不思進取」、「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純屬無稽之談,而說老子是陰謀家倒是巴上了一點譜。因為君人南面之術不過就表現為老子的「詐術」而已。但這詐術,僅僅是老子道學之最低層的「微明」境界罷了。因此,說老子是陰謀家為無知,說老子是謀略家方為正確。而這點,也是漢書作者始料未及的。儘管如此,無疑的,漢書作者給了 對說老子是「出世」思想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無獨有偶。 以「莊子式」的解釋 來認識老子的現象今天仍在繼續。
在央視「百家講壇」中,很能聽到老學研究的一些說法和觀點,想來很能代表老學研究的當前最新成果,於是不妨管窺一下今天老學研究的水平。
有一個南京的教授講「自然之道」。他認為老子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是對「傳統文化思想的批判」,認為老子的道落腳在「政治」上。可是,老子的「自然之道」是「如何」批判傳統文化思想的,是「如何」落腳在政治上的,則始終說不清,道不明,讓人如墜五里霧中。
其實,「自然之道」是莊子的「任自然」的翻版,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兩樣。既然如此,以一種消積、避讓、保守的思想去批判傳統文化思想,去實現某種政治,其結果將會是怎麼樣的呢?是好的呢,或者是壞的呢?這真使人難以想像。這正是其不能自圓其說的根本原因。
有一個文字專家在談到老子「道」的時候,他從莊子「大道不稱」、「道昭而不道」的思想去解釋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認為「道」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故曰「一說出來了就不是道了」。
此說之「玄」,可見一斑。然而,「玄」非此始。對 老學,歷史上就被一些人稱為「玄學」,且有「道德經,五千言,玄而又玄」之說。是老學真的玄嗎,或者是破讀無門,而自嘲謂之「玄」,或者是其它原因?這大可深究。但以「玄」為口實,終歸不是老學研究的正途。可見,在老學上的故弄玄虛,以訛傳訛,始自莊子,而至今流弊依然。
由此可見,當今的老學研究依舊停止在「莊子式」解釋的陳舊的歷史水平上,實在沒有一點新意。
人們不禁會問,老子的《道德經》與莊子的《華南經》不是締造出了當今中國的道家嗎?既然如此,為何不可有「老莊」之說?老子在峨眉山修行,開創了中國修行道學的先河,而莊子的《華南經》奠基了後來的中國道學的理論。在老子與莊子的道學上,其間有承繼,但更有分歧。老子的道學旨在揭示「柔弱勝剛強」之道及其「武術」之道,是入世哲學,而莊子的道學在於所謂的「任自然」、「任逍遙」,成了一種消積的處世之道,是出世哲學。所以,莊子在道學思想上已經與老子分道揚鑣。如此,怎麼可以將莊子放在與老子比肩的地位?而且,正是這個「老莊」之說,使人們把莊子思想視為了老子思想,相反,也把老子思想視為了莊子思想,正是這樣,方才把老子道學思想弄得來是一塌糊塗。故「老莊」之說理當休矣!
對老學的研究,不能用莊子的思想來左右人們的思想,不能用「莊子式」的解釋去詮釋老子及其《道德經》,而應該換個角度、換種思維看問題。筆者以為,莊子並非是老子的弟子或傳人,而老子正宗的弟子或傳人當是孫子、鬼谷子等人,即中國的兵法家、武術家。因此,從中國的武術思想、兵法思想中去認識老子及其《道德經》,必然會仰視到那像高山一樣的老子。


參見筆者文章:
1、破譯《道德經》秘密的一把鑰匙
2、老子是中國武學及其武術散打和文化的締造者
3、為「武學」文化正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