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狀元知多少?



作者:周臘生
文章來源:當代文化研究網
瀏覽:620 次



摘 要 時常看到有人在談中國古代共有多少狀元這個話題。這些統計數都跟筆者的統計數有一定距離。現筆者亦曾對自己10餘年來所搜集的歷代狀元資料進行過整理、統計,其結果是:歷朝應有狀元約為886名;可考出姓名或姓的狀元:674人;其中,除其狀元身份與奪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傳記資料的:507人。

關鍵詞 狀元;科舉 

近年,陸續有人在談中國古代共有多少狀元這個話題。1992年重慶出版社版《狀元史話》、1993年瀋陽出版社版《中國歷代狀元錄》都只列出596位狀元姓名;1994年7月30日《文匯讀書報》說從唐武德五年(622年)第一個狀元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劉春霖止,有姓名的狀元共599人;1995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中國歷代狀元錄》則收羅了歷代狀元602名。筆者不想評論他們的對錯、得失,只想依據自己十餘年來的研究,重新再來談一談。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63(2001)03-0024-03

 

一、歷代應有多少狀元?

也許有人要說:考過多少次就有多少狀元。雖然大體上是可以這樣說的,但具體考察起來,其實不那麼簡單。比如說唐代,有考了不算數的,也有考是考了,也算數,但是沒有產生狀元的;元代一榜出兩個狀元;金代則一榜時而一個狀元,時而兩個狀元,時而三個狀元。所以,我們得分朝代進行具體分析統計。

隋代,雖然首創科舉 取士之法,也開有進士科,但每次取人極少,在筆者所能見到的史籍之中,尚未見有排名次的記載,故不計。

唐代,據《文獻通考·選舉考》及《登科記考》等書記載,共舉行科舉考試265次,其中,有一次因考題洩密而作廢,剩下的264次是否每次產生了狀元呢?

為了談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哪些人能算狀元。筆者以為,狀元應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貢舉主持,用同一套試題,在同一個地點開考,然後又經統一閱卷、排名,並經最高當局認可的進士第一名。

依這個標準,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乙丑科、昭宗乾寧二年(895年)乙卯科進士考試,都經過兩次排名,第一次排名均被最高當局否定,其「狀元」在重新排名時被刷掉(均見《登科記考》該年),自然都不能再稱狀元。還有12次進士考試是沒有產生狀元的。

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丁酉科,因安史之亂,交通阻隔,分4處開考,各派知貢舉,各自出題,考後亦未統一排名(見《登科記考》該年)。雖然4處都有個第一名,但我們既不能說這4個第一都是狀元,也沒有理由說其中哪一個是狀元,所以這科沒有產生狀元。

代宗朝,自永泰元年(765年)至大歷十年(775年)處於安史之亂後的殘局中,時艱歲歉,進士科及其它科目的考試都未能統一舉行,也未能統一排名,而是分上都(即長安)、東都(即洛陽)兩處開考,且各派知貢舉,各自出題,各自排名、放榜。每年兩處各有個第一名(均見《登科記考》該年及《唐摭言》捲上)。同樣,我們既不能說這11科每科有兩個狀元,也沒有根據說其中哪邊的第一名算狀元。因此,這11科也沒有產生狀元。在這個問題上,連《文獻通考》和《記考》都是界限不清的,致使現在不少人沿誤。除掉這12次,唐代共產生狀元252名。

五代:中原5朝,據《文獻通考·選舉考》 和《記考》,共開進士科47次,產生狀元47名;據《十國春秋》、 《馬氏南唐書》、 《陸氏南唐書》、《江南餘載》等,南唐開進士科19次,產生狀元19名1;又據《十國春秋》等,筆者推估吳、前蜀、後蜀、南漢4國共產生狀元55名2;也就是說此期共產生狀元121名。

宋代,據《文獻通考·選舉考》、《宋史》、《續資治通鑒》及《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共開進士科116次,加試兩次,產生狀元118名。

遼代,據《遼史》、《遼史紀事本末》及《續資治通鑒》等,共開進士科57次,產生狀元57人。

西夏,據《西夏史稿》等,亦有進士舉,次數未見記載,也無法推測,目前僅知其中1位狀元姓名。

金代,據 《金史》、《金史紀事本末》、《中州集》、《歸潛志》等,我們發現,其貢舉情形較為特別,同是進士舉,有時分辭賦、經義兩科,各自產生狀元;有時又分辭賦、經義、策論3科,也是各自產生狀元;後期仍分3科,但又明確規定,經義第一視同辭賦第二;鑒於向來沒有完整的記載,亦無人作系統研究,筆者曾撰有《金代貢舉考略》3一文,考證出本朝共開進士舉43次,產生狀元74 名(其中辭賦狀元43名、經義狀元13名、策論狀元18名)。

此期還有個國中之國-偽齊,據《大金國志校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它也開科舉,產生了兩名狀元。

元代,據《元史》、《續通鑒》等,其科舉考試時開試停,共考過16次,每次都分「南北榜」,各有1名狀元,狀元總數是32人。

明代,據《明史》及《明史紀事本末》、《明清進士提名碑錄索引》等,基本上是3年考1回,但有一年卻考了兩回,稱「春夏榜」,共考89回,產生狀元89人。

又據《寄園寄所寄》、《平寇志》、《蜀碧》、《明末農民戰爭史》等,明末張獻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權,開過6次科舉,有兩次以大屠殺告終,只有4次是成功的,產生狀元4名。

清代,《清史稿》、《清史列傳》、《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等有載,共開進士舉112次,其中有兩次象元代那樣分「滿榜」和「漢榜」,各榜都有狀元,因此狀元總數為114人。

又據《江南春夢庵筆記》、《遁鼻隨聞錄》、《賊情匯纂》、《金陵癸甲紀事略》等,太平天國的科舉考試明目繁多,有男科、女科;天試、東試、北試、翼試等,共考過21次,有一次分男、女科,產生狀元22名。

綜上所述,我國歷史上共約產生過狀元886名。 

二、歷代可考知姓名的狀元數

目前人們研究唐代狀元,主要的依據是《文獻通考》和《記考》,而《記考》更為詳細。《記考》共考出了139位唐代狀元的姓名和1位狀元的姓,其資料頗翔實,大部分考證是站得住腳的,但也有的地方值得商榷。如,它將孫伏伽列為唐代第一位狀元就未必妥。在唐代,狀元遠不如宋代中期以後那樣受優待與重視,考上普通進士也好,被定為榜首也好,都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一般並不能立即有官做,到了有官做的時候,其起點也很低。據《新唐書·選舉志》,一般進士得從從九品下4做起,甲科,包括狀元,也只授從九品上。孫伏伽在隋代就已經做過多年官,唐代建立不久,即「上書拜官」(《記考》卷一),至武德五年,已官至治書侍御史,這是七品,他何必再去參加進士考試,再爭取做官資格,又從頭做起呢?筆者認為列孫為狀元乃屬失考。

上述並未產生狀元的12年,《記考》也「考」出了6名「狀元」,當除去,即除去永泰元年的蕭遘、大歷四年的齊映(實為東都第一)、五年的李搏(實為上都第一)、六年的王漵(實為上都第一)、七年 的張式(實為上都第一)、九年的楊憑(實為東都第一)。另外,賈至乃明經出身,並非狀元,同時筆者認為應補入18人:源少良、賈季陽、崔明允、程行謀、 顏康成 孔敏行 孔振、吳康仁、趙昌翰、賈餗、李超、趙蒙、孔拯、 李亮、李訓 、李叔、 李秀、賈季鄰 。亦即唐代有名姓可考的狀元共151人(含1人僅知其姓)。

五代,《文獻通考》也好,《記考》也好,都僅僅只注意了中原5朝。其中《記考》標明為狀元的只有11人:崔邈、陳逖、崔光表、王歸璞、黃仁穎、郭晙、盧華、寇湘、王溥、王樸、扈載。筆者認為就《記考》本身的記載即應補入王徹、李飛、李覃、劉坦等4人,另據《莆陽比事》應補入徐寅、據《玉壺清話》應補入艾穎、據《南部新書》、《廣卓異記》等應補入鄭雍,共18人。

據《十國春秋》、《陸氏南唐書》、 《馬氏南唐書》《江南餘載》等可考出南唐狀元10名:王克貞、伍喬、楊遂、樂史、盧郢、趙綺、姚端、張確、鄧及、王崇古;據《十國春秋》《南漢書》等可考出南漢狀元2人:梁嵩、簡文會;據《十國春秋》、〔民國《簡陽縣志》、〔民國〕《雙流縣志》等可考出 後蜀狀元2人:王歸、費黃裳。

五代可知名姓的狀元共32人。

宋代,據前述諸書,其118名狀元的姓名均可得知。

遼代,據前述諸書,能知其中55為姓名,筆者據《山西通志》、《中州集》等補入邊貫道,尚差1人。

西夏,目前僅知1人:李遵頊。

金代,筆者曾在《四川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撰文考出狀元61名(其中1人僅知其姓)。

偽齊的兩位元的姓名,前文所述書中均有載,為羅誘、邵世矩。

元代所產生的32為狀元,《元史》均載有姓名。

明代89位狀元、清代114位狀元,《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裡全有。

大西政權所產生的4名狀元,僅知其二:一個據《明末農民戰爭史》,為陳玨;另一個上述諸書說法不一,筆者認為當從《寄園寄所寄》、《蜀碧》及《平寇志》,為張大受。

太平天國知姓名的17位狀元是程文相、傅善祥(女)、武立勳、朱世傑、吳容寬、喬彥才、楊朝福、劉闥忠、葉春元、陳某、劉盛培、范樸園、沈掄元、吳鎮坤、汪順祥、陸培英、徐首長。

總之,歷代已知姓名的狀元有671人,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

 

三、歷代有生平資料的狀元數

在已知姓名或姓的狀元中,除其狀元身份與奪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傳記資料的各朝比例不一。

清朝離我們最近,也很重視狀元,所以其114名狀元的生平資料都能找到,只是詳略不同而已,拙著《清代狀元奇談·清代狀元譜》已為他們一一寫有小傳。

明朝也離我們不很遠,且特別看重狀元,因此狀元資料也較豐富,其89名狀元,除韓應龍、楊守勤2人外,都有生平資料流傳下來,筆者為他們寫的小傳,載在 《明代狀元奇談·明代狀元譜》一書中。

元代、遼代都不大重視狀元,且為少數民族掌權,一旦滅亡,漢人出於民族仇恨,往往毀滅其資料。因此,這兩朝狀元有生平資料的都少,遼僅有22人,元只有13人。金代頗重視狀元,雖亦為少數民族掌權,卻有37位狀元能有生平資料得以流傳。西夏的李遵頊當了皇帝,自然是有資料的。這幾個朝代的狀元小傳,都在拙著《遼金元狀元奇談·遼金元狀元譜》中。

宋代,前期有五代余風,狀元地位不高,亦不受特別的優待,所以前期狀元的資料極少,中期以後對狀元重視起來,其生平資料便基本上都能得以流傳,且不少狀元軼事甚豐。本朝共有5人無生平資料,就有4人是前期狀元。筆者所撰 《宋代狀元奇談·宋代狀元譜》載有本朝狀元傳記。

唐、五代均不重視狀元,加之時代相對久遠,其狀元資料都保存甚少,可供寫小傳的,唐代有92人,五代僅17人。這兩個時期的狀元小傳分別載於即將出版的拙著 《唐代狀元奇談·唐代狀元譜》和 《五代狀元奇談·五代狀元譜》中。

大西的兩個,1個有點資料,1個基本無資料;太平天國傳下姓名的17位狀元中僅有10人有點零星資料保存至今;偽齊的兩個則均無資料。

綜上所述,歷代狀元中或多或少有些生平資料的共507人。

歷代狀元中有3個特例:

狀元皇帝1個:西夏李遵頊;

名副其實的狀元駙馬1個:唐代的鄭顥;

真正的女狀元1個:太平天國的傅善祥。

 

注 釋:

1見拙文《南唐貢舉考略》,載《文獻》2001(2):15。

2筆者撰有《 後蜀貢舉鉤沉》,載《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4);其它3國亦有考證,將另文公諸於眾。

3見《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3):90

4據《舊唐書·職官志》,唐代的職官共九品,且一至九品均分正、從,而自三品以下每品正、從又再分上、下。 

 

How Many Number One Scholars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Abstract How many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There are different statistics,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uthor』s of this essay.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related material for about 10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author』s textual research, there should be 866 NO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China. But there are only 674 of them whose first name of name can be identified, and among the 674 NOS, only 507 of them had some biographical notes. 

Key Words Number One Scholars (abbreviate as NOS) the number of NOS that should be the NOS whose name or first name can be identified the NOS with some biographical notes A biographical notes of the author 

Zhou Lasheng (1951-), from Wuhan, Hubei Province, is a professor in Xiao G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Prof. Zhou graduated from Hubei University in December 1984 and got the M.A. degree the same year. Prof. Zhou now holds a leading pos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nd is the Chief Editor of Journal of Xiao G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Bo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