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桑
Poussin, Nicolas
(1594,法國 巴黎附近的維利耶~1665.11.19,教皇國 羅馬〔今義大利境內〕)
普桑《台階上的聖家族》(1648),油畫;現藏華盛頓市美國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 C., Samuel H. Kress Collection
17世紀法國畫家,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領導者之一。除給路易十三世當過兩年宮廷畫師外,在羅馬度過全部藝術生涯。他自《聖經》和古希臘羅馬歷史取材所描繪的那些圖景,曾影響幾代法國畫家,包括大衛(Jacgues-Louis David)、安格爾(J.-A.-D. Ingres)和塞尚(Paul Cezanne)在內。
童年和早期旅行
普桑為小農之子,生在塞納河畔一個小小的村莊。在附近的萊桑德利(Les Andelys)鎮受的教育。1612年畫家瓦蘭(Quentin Varin)到村莊裡為大萊桑德利教堂作幾幅畫,在此以前,普桑顯然沒有表現出任何對藝術的興趣。而他對藝術的興趣被激發後,就下定決心去當一名畫家。由於在萊桑德利不可能達到這一目的,他便離開家園,先去盧昂,然後又去巴黎尋求一位適當的教師。但因手頭拮据和人地生疏,使得求師工作萬分困難。他沒有碰到令人滿意的大師,而是在不同時間跟幾個末流的畫家學習。在這一時期,普桑歷盡千辛萬苦,不得不返回父母的家,到家時已疾病纏身,狼狽不堪。
1年後康復,他再次動身去巴黎,不僅要繼續學畫,而且追求另外一個目的。前次在巴黎時,通過拉斐爾繪畫的複製件,他已經對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藝術有所領會。據他的傳記作者帕塞裡(Giovanni Battista Passeri)所述,這些版畫鼓舞他前往當時歐洲藝術世界的中心羅馬。但是,一直到1624年,他才在瑪麗.德.麥迪奇宮廷中的義大利詩人馬裡諾(Giambattista Marino)的幫助下成功地抵達羅馬。
在羅馬的第一個時期
馬裡諾委託普桑為奧維德(Ovid)《變形記》(Metamorphoses)繪製一套神話性插圖。與此同時,普桑試用了當時羅馬流行的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波薩納畫家多梅尼基諾(Domenichino)給他影響很大。他在這一時期的最佳作品是為聖彼得大教堂作的一大幅祭壇畫,題名《聖伊拉斯謨斯殉教》(1629)。然而,與羅馬藝術界相比,這幅畫卻是一個失敗,從此以後,普桑再也沒有試圖同義大利巴洛克風格大師們的拿手好戲進行較量。他寧願只給一些私人贊助者作畫,作品的幅長極少超過1.5公尺(5尺)。
在1624年到達羅馬至1640年返回法國的期間,普桑結識了羅馬許多最有勢力的人物,其中包括紅衣主教巴爾貝裡尼(Barberini)的秘書波佐(Cassiano dal Pozzo),此人大量收藏的古羅馬藝術品對普桑的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波佐成為普桑的贊助者。通過波佐,這位法國畫家變成了狂熱傾慕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分子。約從1629年起至1633年,普桑取材於古典神話和塔索(Torquato Tasso)的作品,而在提香(Titian)等威尼斯大師的影響下,他的畫風更加浪漫和富有詩意。他這一時期作品如《阿卡迪亞的牧人》(The Arcadian Shepherds,1629)和《裡納多和阿米達》(Rinaldo and Armida,1629?)均用鮮艷明媚的顏色,竭力使人對崇拜多神的古代產生一種真實的感情。
1630年代中期,普桑開始審慎地轉向拉斐爾和古代羅馬吸取靈感,並逐步形成他後半生所保持的純古典風格。他再一次開始畫宗教題材。最初,他描繪具有盛大場面的故事,如《崇拜金牛犢》(The Worship of the Golden Calf,1636?)和《劫掠薩賓婦女》(The Rape of the Sabine Women,1637?)。隨後,他選擇具有比較深刻的道德意義的事件,主要描繪人類對一特定情況的反應。代表這一階段的最重要作品是1634~1642年為波佐所作的組畫《七件聖事》(Seven Sacraments)。當其他畫家正在採取羅馬巴洛克風格的時候,普桑在這些作品中試圖創造一種以古典的明晰和宏偉為特徵的畫風。這種風格是在羅馬前基督教建築藝術、拉丁文講述道德行為的著作以及拉斐爾作品的崇高和偉大的啟示下形成的,他認為拉斐爾的作品重現了古代的精神。
給路易十三世當畫家
1638~1639年間,普桑在羅馬的成就引起了法國宮廷的注目。路易十三世的重臣、樞機主教黎塞留試圖勸說普桑回法國。最後,普桑勉強答應這一要求,1640年前往巴黎。他雖然受到很高的禮遇,但是不久即與國王的大臣們和法國的畫家們發生矛盾,他對那般人持極端傲慢的態度。下達的任務都是他不嫻熟或實際上不勝任的那些類工作,包括祭壇畫和裝飾羅浮宮的大畫廊。他的產品沒有博得他所期望的讚揚,於是在1642年敗退巴黎,返回羅馬。遺憾的是,他在世時沒有見到自己的繪畫風格被人採納、並於17世紀末終於得到法國美術院的褒獎。
在羅馬的第二個時期
普桑在1640~50年代所作的許多宗教和古羅馬主題的繪畫都是描繪千鈞一髮的危局或是在道義上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刻,畫上的主角都是抗拒邪惡和淫亂而堅持美德和理性的人,如科裡奧蘭納斯(Coriolanus)、西庇阿(Scipio)、福基翁(Phocion)和戴奧吉尼斯(Diogenes)。普桑的繪畫風格有意識地表現這種在品行上一絲不苟的情態,如《台階上的聖家族》(Holy Family on the Steps,1648)之類的莊嚴宗教作品只畫很少幾個人物,而盡可能在極端樸素的後景前施以光彩奪目的彩色。普桑此時開始作風景畫,在《福基翁屍體運出雅典風景畫》(Landscape with the Body of Phocion Carried out of Athens,1648)和《獨目巨人風景畫》(Landscape with Polyphemus,1649)中,自然界的雜亂被歸納成幾何學的次序,大小樹木的形狀接近建築藝術的狀態。這些畫的構圖極為精細,結構的明晰非比尋常。
從1660年起,普桑的身體日益衰弱,1665年初停止作畫。同年逝世,安葬於他所在羅馬教區盧奇納(Lucina)的聖洛倫佐(San Lorenzo)教堂。
評價
普桑相信理性是藝術的指導原則,但是,他所繪的人物形象從來不僅僅是冷若冰霜和毫無生氣。他們可能與拉斐爾使用過的形象相似,或者如古羅馬雕刻擺出的姿態,然而千真萬確地保持著本身的活力。即使在普桑的末期,一切動作(包括手勢和面部表情在內)都已經壓縮到最低限度的時候,他的形象仍把活力和理智和諧地結合到一起。
留言列表